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我叫葉天平。天下太平的天平。也是秤的那個天平。話說當年我得來這個名字既不是因為我爹媽有什麼天下太平的偉大願望,也不是因為他們買東西經常被坑想讓我當秤。要說賴,還得賴我那倒黴叔伯哥哥,還有我媽特別痛恨的一個字。我的哥哥名字叫葉環平,也不知道我二大爺怎麼給他取出了這麼個驚世駭俗的名字,估計翻字典,指報紙,狗摸螞蚱蹦這些土的不能再土的方法他們都是用過的。而作為他的弟弟,老人們覺得我的名字應該和他有些接近為好。於是,給我擬定取名為,葉環某某某,接下來一係列亂七八糟的名字接踵而來,什麼環儒啊,環穎啊,甚至環球啊,環保啊,除了環錢以外,估計其他的應有盡有,真是像極了五行八作,士農工商,唯獨,就他大爺的不像個名字……好在這時候,我那英明無比的老媽突然站出來,堅決反對這個環字,說什麼,環者,翻來覆去也。當然了,她是說不出來這麼文縐縐的話的。想想也確實,環嘛,你借我,我還你,你還我的……既然這個環字被無情的否定了,那麼就借個平字吧。那一日,爹媽望著這湛藍湛藍的青天,若有所思,於是乎,我就變成了一杆秤……
天平就天平吧,從小我也沒覺著這個名字有什麼不妥,小孩子又懂得什麼,除了少許知識麵特別廣的,大部分人還真就不知道這天平是個什麼東西。然而這一切的一切,直到我小學的時候漸漸的變了……記得那時候,我有個同學,名叫張董。生的是嘴歪眼斜暫且不提,最最主要的是,他這個人說話及其的不利索。你說但凡嘴不利索,無非就是平卷舌不分,或者是西北的“en”和“ing”不分而已,不管怎麼叫,總也和我這名字掛不上關係,可這張董就是一個另類中的另類。說起話來竟然是平鵬不分。叫起人來還特別親,總是把姓省略掉,一口一個“天鵬”的叫了我長達六年之久。雖然真正的天蓬,也就是天蓬元帥,為北鬥七星之一,北極四聖之首。統理北鬥及酆都神將,三頭六臂,執鉞斧、弓箭、劍、鐸、戟、索六物,身長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領神兵三十六萬眾,英武非常。但是這明代的一位吳老爺子橫空出世,這樣一位威風凜凜的元帥就稀裏糊塗的挨了幾百銅錘,打下凡間變成了長嘴大耳的八戒了……雖然小孩子不知道什麼叫天平,可是那個年代的人誰還沒看過西遊記啊,十遍二十遍都是少的。再加上本人體型微微有些壯碩,本來這天地之間的一杆公平秤,就這麼被人叫成了二師兄……
以上是關於我名字的來由,下麵說一下我的故鄉吧。用我小學得獎的優秀作文的一句話來說,那就是“在廣大遼闊的東北平原上,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我的家鄉XXX”在這裏,我們姑且稱為江城吧。早在兩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這裏就有人類居住,殷周年代,這裏是肅慎人的故鄉。肅慎人經過了幾代王朝的興衰,演變成了一個大家熟悉的民族,滿族。自明永樂年間開始,這裏便成了造船運糧之地。後來滿清鐵蹄入主中原,建立了我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清朝實行軍府製。江城始有江城將軍鎮守。並恢複造船。時至今日,這座原來有四處以老城門圈起那一點點的城市,通過不斷的擴充,擴出了東關,西關作為城市的邊界,又因為一條江穿城而過,故此又有江南江北之別。當然了,每個城市都會有自己的曆史沿革,追溯起來或者曆史悠久,或者意義重大,總之是又臭又長,美其名曰,增添城市魅力和韻味。而江城,最引人入勝的卻不是它的什麼沿革。除了美麗的風景和奇觀之外,那可是行家看門道,這江城的風水,可不是蓋的。以中國傳統的風水學而論,好風水應為山環水繞、藏風聚氣之所。江城地處東南而來的長白山餘脈,在城區四圍形成眾多連綿起伏的奇峰秀嶺,東有“左青龍”山迤邐而臥;西有“右白虎”山熠熠盤踞;南有“前朱雀”山鍾靈毓秀;北有“後玄武”有山有嶺,古廟掩映,加上鬆花江水蜿蜒入城橫穿江城,將城區分成了一個太極陰陽圖、,可謂“四麵青山三麵水,一城山色半城江”,因此,說這裏是“風水寶地”名副其實。
說的是清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東巡江城,這位時近而立之年的年輕皇帝站在江城這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之上,欣賞著清滿族發祥地的優美城市,禁不住龍顏大悅,脫口而出:“真乃風水寶地也!”正所謂天子一意孤行,臣子百順百從。哪怕皇上說元宵是黑的,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就得煮煤球。皇上賜你一張草紙,你也得拿黃綾子包上,供到祖先台上,光宗耀祖顯耀門庭,這是禦賜的擦屁股紙……康熙皇上說了這一句話,周圍那些繞著馬找不到臀部的紛紛一擁而上。這個吾皇聖明,那個吾皇萬歲,中間再一個吾皇洪福齊天。可是就在這時候,康熙身後一個有名的堪輿師,上前說道:“吾皇聖明,這江城確實是風水寶地,不過……請陛下贖罪,容臣詳稟……”詳稟你個六啊……誇我兩句你會死啊……被忠臣捧得飄飄欲仙的康熙皇帝,被這個堪輿師的一句話弄得從天上掉到了地下。不過他轉念一想,自己說這“風水寶地”的時候,是憑一種臨場感覺,再加上淵博的知識,怎麼也算有著充足的道理的。而麵前這個堪輿師,更加不是省油的等。看樣子皇上對他也非常的尊敬。另外,此時若是麵露不快,也未免有失一個君王的風度。於是乎,康熙微微一笑,說道,“愛卿但講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