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子一怒為哪般(2 / 2)

“微臣風文軒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風文軒單腿跪地左手掌麵疊在右手掌背行禮道。

“愛卿不必如此大禮,快快起來”朱棣邊說邊攙扶著風文軒起來。

風文軒謝了皇上之後便正色說道:“皇上大可不必如此,微臣惶恐”。

朱棣緊挨著風文軒對著眾大臣道:“文愛卿江南一行,勞苦功高,當得此禮,不必介懷”。

風文軒見此也不矯情,直入正題道:“江南水患嚴重,百姓食不果腹,雖此次平患成功,然不保下次再來,需尋個治標又治本的方法才行”。

朱棣笑了笑說道:“既是愛卿想得此處,想必已有方法,快快說與朕聽:”。

風文軒看了看周圍,說道:“江南水患每年在春夏季節降雨量大的時候最容易發,想必是河堤不夠高,不夠堅固,為一勞永逸,就必須加高加固,而且需得尋個可靠的人監督才行”。

風文軒頓了頓繼續說道:“隻是所需銀兩頗多,國庫恐怕難以支撐”。

朱棣露出了一絲苦笑,他自己最清楚國庫裏還有多少銀兩,恐怕就算全部撥出也無濟於事。

這時周圍的大臣提議道:“加賦稅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

“不行,皇上絕對不行,百姓本就過得難以為繼,在加賦稅恐怕是要他們的命”。風文軒極力反對道。

隻是此時的朱棣早就將思緒飄到了二十八年之前。

朱元璋領著一甘兒子孫子等站在一處石門之外,朱元璋對著最疼愛的長孫朱允文說道:“允文,你可看清楚了這麵石壁,這裏麵的東西可是一位武道達到巔峰的高人留下的,他可以拯救大明於水火之中,你可要小心看護”。

小朱允文愣愣的點了點頭隨後便去推了推石門,推不動便問道:“皇爺爺,打不開,你幫我”。

朱元璋寵溺的摸了摸朱允文的頭說道:“傻孩子,這石門就算是火藥都炸不開,要打開他還需東西才行”。

朱允文蹦蹦跳跳的道:“要什麼東西,皇爺爺肯定有,快打開它看看裏麵有什麼好玩的嘛”。

朱元璋正取下一塊小小的東西欲試試,便見其他的子孫那充滿好奇的目光盯著石門。

朱元璋想了想最終還是沒去打開那石門。

“皇上,臣願節省持家,將省下的銀兩去加固河堤,請不要在加重賦稅”。風文軒見朱棣愣神了半天便大聲請示道。

朱棣一直在沉思那石壁之內有些什麼,是金銀珠寶,還是治國強軍之策,亦或者是。。。。。。。被風文軒一說朱棣回過神來,無奈的說道:“風愛卿已經兩袖清風了,還能省出什麼來,朕想到哪裏有銀兩了,隻是需得尋到那枚鑰匙才行”。

忽然想起今日便是七日的最後一天便匆忙的說道:“好了,眾位愛卿也在此處站了些時候,有些事還是回去在議”。說完當先便乘著龍攆進了城。

一行人浩浩蕩蕩好不熱鬧。

朝堂上,一眾侍衛被五花大綁。朱棣已經滿臉鐵青,怒道:“又是找不到,又是找不到,難道那東西還會不翼而飛嗎”。

被五花大綁的侍衛也不求饒,直接說道:“皇上,臣等領罪,願受任何罪責”。

“哼,你們死不足惜,拉下去斬立決”朱棣似乎真的震怒了。

群臣都不知道怎麼回事,隻是一旁在看文史記載的風文軒卻緊了緊眉頭。

正準備將五花大綁的侍衛拉出去的時候,風文軒開口了:“皇上,恐怕罪責不在他們,我想它早就不在皇宮裏了”。

朱棣正在氣頭上,見有人替侍衛門求情,而且質疑自己的判斷。便咆哮道:“風文軒”。

風文軒不緊不慢的說道:“皇上難道忘了錦衣衛是怎麼來的”。

這一提示,朱棣便立刻想起了那另人神秘莫測的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星,共計一百零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