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在中原大地上,趙宋王朝開始登上曆史舞台。其實,也可以繼續把這一年稱為顯德七年。在這個被稱之為五代十國的時期,如何確定年月,在當時的國人眼中,已然成為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宋,也許是第六個王朝,後麵還有替代者。持有如此想法的,在當時並不在少數。
自安史之亂起,大唐王朝由盛轉衰,藩鎮割據愈演愈烈,以至於戰火蔓延,生靈塗炭,盛唐的繁榮一去不複返。自朱溫滅唐建立後梁(公元907年)至趙匡胤建立宋朝,共有五十三年。在此期間,中原地區先後經曆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王朝,更換了八姓十三君。真的是皇帝輪流坐,幾年換一家,甚至出現了這樣的奇觀——在一個軍大營的方寸之間,有三個不同姓的人一起吃飯、喝酒、睡覺或者一起洗褲衩……後來,他們都相繼做了皇帝。這三個人就是:郭威、柴榮、趙匡胤。而在南方和河東地區,也先後出現了十個割據政權。
在遠離開封府的西北,賀南山東麓,國際貿易都市,靈州。城裏的百姓依然與往常一樣,吃飯,睡覺,磨刀,放牧,做生意……至於有沒有洗褲衩的,隻有天知道。這次的王朝更替很平穩,據說沒有發生什麼流血事件,就連後周的皇族都安然無恙,待遇從優,究其原因,是否與洗褲衩有關,也隻有天知道。
焦急地打聽著開封府傳來的消息,郭景義的神經,緊張了一下,又鬆弛下來。隻是,額頭的皺紋在一緊一鬆之後,其輪廓與塞上江南的溝渠都有了“夫妻相”。
靈州與開封相隔甚遠,完全沒有必要在意那裏發生的事情。可是,這關係到郭景義的回鄉夢,九年了,當年開封城裏的殺戮依然記憶猶新,可是郭景義骨子裏的故土情節沒有消退,卻更加深刻。開封府,縱使你被蹂躪千百遍,郭景義對你的感情依然如初戀。
但是,此刻還不是舉家回遷的時候。再看看,如果趙匡胤還與之前的皇帝們一樣,回鄉就別想了,直接到賀南山中當野人吧。
郭景義在靈州城裏有一家書坊,以賣書為生,地方不大,書籍的種類勉強齊全,主要以儒、佛、道家經典居多,兼有詩、文、詞集,曆史,農工,醫學以及民間必備書籍等。除了漢字書籍,還有一些回鶻文、吐蕃文、梵文之類的書籍。因此,作為靈州城裏唯一的一家較為體麵的書坊,自然是寒酸之中也透著一些超然了。畢竟,書籍在當時算得上是一種奢侈品。
藏書的、賣書的都怕火,凡是書籍聚集的地方,一般都要有水來鎮著。郭景義給自己的書坊取名天一,即根據《易傳》“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來命名的。書坊有了水,還應該迎合“六”這個數字。迎合了,才叫圓滿。但是,由於土地緊張,書坊的正麵隻有臨街的三間。最終,還是書坊的夥計李乘風聰明,在牆上用黑漆另外畫了三個開間,湊足“六”這個數字。一眼看去,還真的渾然天成,李乘風自然是討了不少賞錢。
書坊內,夥計們忙著清掃灰塵。這種活,急不得,要耐心、細致,跟熬中藥是一個道理。
“破碎河山,連天烽火,遍地生靈塗炭。命定窮途?這皮囊猶慊。且消受,亂世輕文尚武,空有抱負,徒增遺憾。西北偏安,隻書籍為伴。
看連營,顯赫星光燦。獨唯我,瘦骨嶙峋歎。沙場點兵無緣,又憑什爭絢?倚危欄,月影枝頭亂。平生事,何故難隨願?都付與,故紙堆中,解春華坎壈。”
李乘風也是無病呻吟。手裏的活多得做不完,居然還有閑情雅致按譜填了一首《拜星月慢》。
他還大聲地用他還處在變聲期的嗓門唱起來,書坊其他的夥計們無法容忍了。
“大哥,你能分清宮商角徵羽嗎?嗓音嘶啞,就別製造噪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