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二條項鏈(4)(2 / 3)

目前看來,曾世澤的推測是正確的,當年曾府受到日軍襲擊,頭一天晚上才收到消息,倉促間銀庫中的寶物根本來不及轉到其他地方,隻好就近搬入這處秘庫,掩埋好之後又讓族人假裝挑蘿擔筐,到湞江墨江一帶忙活一番,其實不過是掩人耳目的煙霧彈。

兩江夾一河,江江十八籮,左一丈,右一丈,前一丈,後一丈,跳一跳,讓一讓,一腳踢出個元寶筐。這藏寶歌謠到頭來的理解,居然是怎麼折騰壓根都沒挪窩?

都找到實物了,誰還去管那什麼亂七八糟的線索呢!曾世澤甩甩頭,把這些天來一直在腦海中高速運轉的信息都暫時甩開,還是先找到烏木項鏈要緊。可是那麼多的珠箱寶盒,那一條毫不起眼的小小項鏈又何處安置呢?

憑著對烏木項鏈的了解,曾世澤很快將目光定在了大廳中三層石台上的小匣子。

在防城曾紀弟的傳記中,曾提到他手上的烏木項鏈是在他18歲成人之際,回家謁親,送上他那不知名的道師給先祖曾國藩的一封書紮後,離開時先祖曾國藩交給他的,還囑咐要好生保管,日後有大作用。

如果事實真是那樣,這裏又真的還存在第二第項鏈,想必持有項鏈的東糊湖坪這一脈先人也會得到先祖的囑咐,將項鏈放在特殊的位置,而眼前的大廳,最特殊的不就是中間的石台嘛!

再次嚴肅地叮囑小虎和葉璿,叫兩人千萬不要輕舉妄動之後,曾世澤才領著三人,繞過所有沒蓋珠寶箱子,走到石台上,圍在白玉石幾旁,端詳起石幾上的小匣子來。

那是個精致古樸的檀木匣子,四人一上台便聞到一股安神定氣的檀香,匣身上雕龍繪鳳,刻畫得栩栩如生,一看便知道定是出自名家之手。且龍鳳呈祥這樣的圖畫在百十年前的華夏,更可能是宮庭之物,雖然匣身不大,但大氣磅礴正氣凜然,被如此珍而重之地擺上特殊的位置,確是理所當然。

曾世澤繞著石幾走了一圈,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心想此地既是曾府秘庫,想來也隻有當年曾府核心人物知曉,也不會有太厲害的機關陷阱,自己又是曾氏後人,一路進來也沒碰到什麼危險,這樣想著就將匣子捧在手中,想看一看裏麵到底裝的是什麼事物,有沒有自己急切需要的烏木項鏈。

可曾世澤剛將匣子捧起,還沒來得及掀開匣蓋,一行四人腳下一虛,石台便像電梯一般陷進地麵。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剛才三層小石台的位置就一平如砥,被兩塊兩邊翻出的石板封嚴蓋死,完全看不出曾經有個石台和曾經有人到訪的痕跡,連那些珠箱子和別處一般均勻排布。

曾世澤四人出現了短暫的慌亂,這機關設置的確是太過巧妙也太過靈敏了,居然眨眼之間便將四人送到三米之下的地底。看清所處環境後,四人才鬆了一口氣。大廳下是間相對狹小的石室,有一扇開著的門通向別處,門外是一條石砌直道,按方位估算,就在大廳入口沙池的正下方,通向的應該是那一道印有掌印的石門,估計是出去的通道。

既然處境並無危險,也沒有人員損傷,曾世澤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研究起抱下來的匣子。匣子的確是檀木所製,舉在眼前香味益發濃鬱,隻是整個匣子渾然一體,根本看不到開口在哪裏,匣身上的龍鳳紋刻也看不出跨越和斷裂的接縫,一時倒不知從何處下手開啟了。要用蠻力破壞,倒是舉起來往地板上一砸應該就能砸開,但那樣一來,裏麵不知什麼物事的可能也就跟著玉石俱毀了。

無奈之下,曾世澤將匣子交給葉璿,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線索,畢竟女人心細如發,說來定能有什麼新發現,就像防城時她一看便看到繡在鞋背內裏的鄧元貞姓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