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通海眾人力賽巨鼠智退鬼蝠的時候,曾世澤兩人順著孔道,進入一處祠堂樣的石室中,入目景象卻教曾世澤短暫失神,以為一不留神回到了祖宅的祠堂。
沒錯,是祠堂!
而且,是他曾世澤再熟悉不過的曾氏宗祠!
石室正中的牆麵上,最高處懸掛著“曾氏宗祠”一塊巨大的扁額,扁額下是一方刻滿字跡的石碑,石碑前端坐著一座人像,人像所坐石台下角,楷體寫著“曹文正公國藩像”,正是他曾家東湖坪老宅宗祠所立的先祖石像,大小高矮神態顏色均一般無二,石像前一方供桌,供桌上一本皮封帛書,供桌前三塊蒲團,曾世澤幾乎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夢,怎麼會有如此神似的兩座祠堂。
唯一的不同,便是祠堂右側的先祖碑位。東湖坪老宅的碑位,擠擠挨挨地排了滿滿一牆,此處卻隻擺了三個碑位,異常地淒清。好奇與驚訝之下,少不得走到碑位前,細細地查看。
第一個碑位,不出所料正是先祖曾國藩。
正麵正中楷體大字寫著“曾文正公國藩之靈位,旁有小一號字體注明生卒年‘清1811-1872年’,左下角是落款‘兒曾紀弟叩立’。”
背麵碑文:
曾國藩,生於清1811年,雖出身卑微,但胸有大誌,腹具雄才。1839年入京赴考,中進士,顯才具,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二品;1853年,因母喪返鄉,適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湖湘,民生塗炭,遂創湘軍,以圖匡抉社稷,軍紀嚴明,調配有度,平洪禍,力挽狂瀾於即倒,封一等勇毅侯,乃清開國以降以文封武第一人;後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一品;卒於1872年,諡號文正。
看完生平介紹,曾世澤心中的疑問卻更濃鬱了。
這碑文描述的正是他曾氏先祖曾國藩,所述生平也是眾所周知的史實,可這立碑人身份卻是大大地有問題。
曾紀弟,曾國藩長子,可史料記載兩歲即夭折,又怎麼能跑到這桂南的山嶺洞府中給曾國藩立碑呢?半個晚上,曾世澤居然就碰到了兩個原該入土的人卻又出現在千山萬水之外的地方,並且還都證據確鑿,莫不是碰到詐屍了?
帶著滿肚子的疑問,曾世澤拿起了第二塊靈牌。
曾公紀弟之靈位,1830-1881年,兒曾約國叩立。
碑文:曾紀弟,生於1830年,幼年體弱,身染怪疾,2歲時有一遊方道士,稱其可治怪疾,然須得父子斷名,祖父無奈應之,對外稱夭,實隨道士而去,拜為道師。十年又六,粗通周易,略識山水,於18歲成人時返鄉謁祖,恰遇三叔紀鴻誕世,祖父喜極,謂同重生,稱雙生子;呈道師書信一封,並言明無意功名家業,誌在山水,臨別祖父賜財帛若幹,另有一烏木物什,囑妥善保存,後日可親屬相認。幾經尋訪,曆盡周折,於此地尋得此龍盤虎踞地勢,雖有陰流獨長,不旺人丁,但助陽壽,故因勢建祠,入贅本地鄧氏,所生子祠,唯吾留祖姓,其餘皆鄧,卒於1916年,享年86歲。
如果這個碑文所述屬實,那鄧家乃是曾家分支,烏木項鏈在鄧家後人手中倒也還可以理解,但不是更應該在曾姓這一係後人手裏嗎?難道這什麼地勢不旺人丁的功效成箴,斷了香火不成?
第三個碑位卻簡單得叫人發指。
曾公約國之靈位,1871—1968年,兒曾傳芳叩立。
碑文隻有潦潦幾個字:曾約國,生於1871年,一世研習古醫,卒於19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