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給壞情緒一個期限,讓憂慮“到此為止”(1 / 3)

在股票市場上,有一個“到此為止”的限度,即不能再賠的最低標準。在每一件讓人憂慮和煩惱的事上,加一個“到此為止”的期限,那結果就不會壞到哪裏去,內心也才會很快平靜下來。

1是什麼弄得你筋疲力盡

也許你時常會有筋疲力盡的感覺,仿佛跑了好幾公裏的路,又像是連續加了好幾天的班。但實際上,你並沒有做這些消耗體力的事情。那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會讓人在精神上覺得筋疲力盡呢?答案就是憂慮。

亨利·摩根索曾經在羅斯福內閣中擔任財政部長,有一段時間,憂慮讓他頭暈眼花、全身乏力。從他的日記中得知,當羅斯福總統為了提高小麥價格,一天之內購買了440萬噸小麥之時,亨利·摩根索非常擔心、焦慮。因為這件事,亨利每天都覺得頭暈眼花,午餐後還必須得回家休息兩個小時。

因為憂慮導致精神狀況不佳的還有亞瑟·蘇茲柏格,他是《紐約時報》的發行人。當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蔓延到歐洲時,他感到非常吃驚,對前途的憂慮使他徹夜難眠。他常常半夜從床上爬起來,拿著畫布和顏料,照著鏡子,畫一張自畫像。

這就是憂慮對人們精神造成的巨大的影響,他不僅阻礙了人們正常的生活,還讓人想入非非,經常被沒有發生的事情折磨得夠嗆。因為精神上的消極暗示,身體也受到牽連,致使人們感到身心俱疲。

泰德·本傑明是一位軍官,他在那段戰爭時期,就因為憂慮而幾乎完全喪失了鬥誌。1945年4月的時候,泰德因為憂愁而患上了一種叫結腸痙攣的疾病,當時他整個人筋疲力盡。

與此同時,他還在步兵師擔任職務,主要負責記錄作戰中傷亡和失蹤的人員,挖掘那些在陣亡後被草草埋葬的士兵,把他們的遺物送還給他們的親屬。

這樣隨時可能喪命的日子讓泰德擔心不已,他害怕出事,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過這段時間,對於那尚未見麵的16個月的兒子,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活著回去抱抱他。沉重的思想包袱讓泰德既憂愁又疲憊不堪。一下子瘦了34磅,還差點兒發瘋。看著自己的雙手變得隻剩下一層皮,泰德越來越接近崩潰的邊緣,經常會渾身發抖,甚至大哭。

泰德住進了醫院,一位軍醫給了他一些忠告,這才使泰德的生活恢複了正常。軍醫說泰德的問題純粹是精神上的,不要想著明天會怎樣,把今天的事一件一件做好就行,否則就一定會損害身體和精神上的健康。

就是從那天起,泰德把這些話一直記在心中,他感覺又恢複到了之前充滿活力的狀態。

憂慮是個無形的殺手,看似沒有多大的殺傷力,但一不小心,它就會慢慢吞噬掉你的意誌,讓你陷入無法自拔的泥潭。

2憂慮會傷害你的健康

如今的醫學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能夠消除許多可怕的疾病,比如天花,這些疾病都曾把數以百萬計的人送進墳墓。但醫學界仍然不是無所不能,有些疾病是用常規的治療手段無法救治的,那就是人由於情緒上的憂慮、恐懼、憎恨、煩躁,以及絕望所引起的病症。這種情緒性疾病所引起的災難正日漸增加日漸廣泛,而發展速度又快得驚人。

憂慮就是其中一種,那麼憂慮對人體的傷害到底有多大呢?

格蘭特是位將軍,在美國南北戰爭即將結束的那段日子裏,格蘭特就曾因為憂慮而導致身體出現異常。

當時,格蘭特將軍的部隊已經包圍裏士滿城裏的敵軍9個多月了,敵軍已經淪落到衣衫不整,食不果腹的地步,整個軍隊士氣渙散,有些士兵靠大哭大叫來發泄。

最後敵軍來了一個破釜沉舟,一把大火燒了裏士滿城裏的棉花及糧草倉庫,也燒了軍火庫,趁著煙霧彌漫的時候連夜棄城而逃。格蘭特率領部隊乘勝追擊。

但格蘭特出了些小狀況,他的頭劇烈地疼痛,眼睛看東西也變得模糊極了,這讓格蘭特無法跟上隊伍,於是就在一家農舍停留了下來。

在那裏,為了讓自己盡快好起來,格蘭特找來芥末,把腳泡在加了芥末的冷水裏,還把芥末藥膏貼在兩個手腕和後頸上。沒想到第二天早上,他的頭真的不疼了。

不過這跟芥末無關,而是因為一個騎兵帶來了一封敵軍的投降信。格蘭特事後寫道:“送信的軍官到達農舍時,我的頭還疼得很厲害,可是我看了那封信後,立刻就好了。”

很明顯,格蘭特是因為緊張過度,而導致了憂慮和情緒上的不安,以致生病的。一旦在情緒上恢複了自信,想到勝利,他的病就馬上好了。

憂慮所導致的疾病還很多,威廉·麥格納格爾博士在全美牙醫協會的一次演講中這麼說:“焦慮、恐懼等產生的不快情緒,可能影響到人的鈣質平衡,使牙齒容易受蛀。”麥格納格爾博士還舉了他的一個病患作為例子。由於妻子生病住院,這個原本有一口健康牙齒的病人,卻因為擔心妻子的病而在三個星期的時間裏有了9顆蛀牙。

不僅是蛀牙,憂慮還會加重急性甲狀腺機能亢進病患的病情,甚至讓人英年早逝。這一論斷出自亞力西斯·柯瑞爾博士之口。

死神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帶走一些人的生命。所以死神一向十分自負,覺得自己很厲害,人們都怕他。

但有一天焦慮之神卻說,自己更厲害,根本就不用到一個地方也能帶走人類的生命,所以人們更怕他。死神不相信,他覺得焦慮之神是在吹牛,於是他們爭執起來。當然任何問題靠爭執都是很難得出結論的,於是他們決定進行一場比賽。

比賽的內容是由死神頭一天選好一個城市,第二天去帶走100個人的生命。而焦慮之神隻能知道是哪個城市,但不能親自去,隻能向那個城市派一個信使。然後看看第二天他們倆誰能帶回更多人的生命。為此,他們還請了命運之神做裁判。

於是死神選好了第二天自己要去的城市,告訴焦慮之神和裁判後,就去睡覺了。第二天一大早,死神就向那座城市走去。焦慮之神卻不動聲色地坐在那裏和他們的裁判——命運之神下棋。

那天晚上,死神果真帶回了100個人的生命。可當他回到他們約定的地方,卻看到焦慮之神身邊有300個生命。

“這太可怕了!”死神說:“你甚至沒有去過那個城市,怎麼就能帶回這麼多生命呢?”

正在下棋的命運之神微微一笑,她說:“事實上是你幫了他,昨晚他就派出了信使,到那個城市裏告訴那些人,你馬上要去帶走100個人的生命,然後,就有這麼多人因為焦慮而來到這裏了。”

這個故事很好地詮釋了憂慮的可怕。死亡當然可怕,但是憂慮更可怕,它會毀掉身體的健康、生活的樂趣。就像有時候我們不是被苦難本身壓倒,而是被對苦難的恐懼嚇倒的。麵對生活中的困苦和磨難,放鬆心情,也許你還能打敗死神呢。

愛德華·波多爾斯基博士曾總結憂慮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憂慮對心髒的影響;憂慮造成高血壓;風濕症可能因憂慮而起;憂慮使你感冒;憂慮使你的甲狀腺發生病變;憂慮使你患上糖尿病。為了保證你的健康,請你少憂慮。

不僅如此,憂慮還會讓人老得快,甚至還會間接導致人陷入財務危機,甚至婚姻破裂。所以,我們應該遠離憂慮,讓自己變得更健康。

3生活在“今天的密封艙裏”

每一天都應該是獨立的,就像我們經常說的那樣:今天又是全新的一天。不要回首過往的悲哀,也不要翹盼未來的荊棘,就讓自己活在今天裏。有時候,人的目光需要“短淺”一些,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因為看見之前的事情或想象之後的事情而苦惱。

奧西耶爵士在耶魯大學演講時,給同學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幾個月以前,我乘坐一艘巨輪橫渡大西洋,看見船長站在舵室裏,撳下一個按鈕,隨後就聽見輪船發出一陣機械運轉的聲音,那是船艙隔扇啟動的聲音,船艙的幾個部分被分成了幾個完全封閉防水的隔水艙。

接著奧西耶說道:“每個人的身體組織都要比那艘海輪精密得多,你們要走的航程也比它要遙遠得多,不過,最重要的是你們要像船長那樣學會按下按鈕,將隔扇啟動——把已經逝去的昨天隔斷,把尚未來臨的明天也隔斷,學會讓自己生活在一個‘隻有今天的密封艙’裏,這才是確保安全航行的最好方法。”

奧西耶繼續深入著:“這樣做後,你就保險了,因為你有的隻是今天。切斷過去,將已逝的過去埋葬,切斷那些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明日的重擔,加上昨日的重擔,會成為今日的最大障礙,要把未來像過去一樣緊緊地關在門外,因為人類得到救贖的日子就是現在。請同學們務必記住,養成一個好習慣,生活在‘隻有今天的密封艙’裏。”

生活在“密封艙”裏,心中就沒有那麼多負擔,輕鬆上路自然會步伐矯健。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要憧憬明天,不為明天而努力,而是說要集中自己所有的精力、智慧和熱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這就是你迎接未來的最好的辦法。

威廉·奧西耶是蒙特瑞爾綜合醫院的一位醫科學生,曾經,他對生活總是充滿了憂慮:苦惱於怎樣通過期末考試,不知道所做的事對不對,擔心未來,擔心怎樣才能生活……

不過後來,威廉·奧西耶拋掉了那些重負,而是一心上路,終於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成為同代人中最有名的醫學家。不僅如此,他還曾經在四所大學當過教授,寫過一本很受歡迎的書,還創建了世界知名的約翰斯·霍普金斯醫學院,成為牛津大學醫學院的客座教授,並被英國國王冊封為爵士。

像威廉·奧西耶爵士這樣出色的人物似乎應該有一個“特殊的頭腦”,但他直言不諱地說:“我的一些好朋友都知道,我的大腦其實最普通不過了。”

那麼威廉·奧西耶爵士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麼呢?改變曾經那個擔心所有事情的威廉的又是什麼呢?讓威廉·奧西耶改變的其實是一句由托馬斯·卡萊爾所寫的話,這句話就是:“我們首要去做的事情不是去觀望遙遠的將來,而是去明明白白地做手邊之事。”正是這句話對他的前途產生了莫大的影響。

之後威廉·奧西耶總結出自己成功的經驗,即生活在一個“隻有今天的密封艙”裏。

生活在“今天的密封艙裏”是成功的法寶。二戰期間,指揮美國海軍的海軍上將歐內斯特·金說:“若是一條船沉了,我不能把它撈起來。要是船在往下沉,我也擋不住。我把時間花在解決明天的問題上,要比為昨天的問題而後悔好得多了,何況我如果總是為這些事情煩心的話,我也不能支持很久。”好的想法考慮到原因和結果,從而產生一個很合乎邏輯、很有建設性的計劃;而壞想法通常會導致一個人的緊張和精神崩潰,因為他考慮到的都是那些可怕的將來。

過去的已經永遠地過去,無窮無盡的未來離我們又太遙遠,我們要為活在現在這一時刻感到滿足,把握好今天,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4將憂慮減半的四個步驟

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繞進憂慮的圈子裏的,就拿開會來說,很多人每天大部分時間會消耗在開會和討論上,但最後什麼事情都沒有解決,於是憂慮便悄悄滋生了。想要把憂慮趕走,首先你必須學會把煩瑣的事情整理出頭緒,讓它變得井井有條。

除了你自己,沒人能做得到這一點。這裏有可以使憂慮減半的四個步驟,也許會對你有用。簡單來說,當你碰到憂慮之事時,不妨在頭腦中理出頭緒,問問自己:

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問題的起因是什麼?

我能找到哪些解決辦法?

我決定用哪種辦法解決?

利昂·席孟金是西蒙出版社的主管之一,後來成為紐約市洛克菲勒中心的袖珍圖書公司董事長。運用四個步驟的解決方法,不僅幫助他消除了50%的憂慮,還減少了70%的以前用來開會、解決他生意上問題的時間。利昂·席孟金分享了他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