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我舍我快樂2(2 / 3)

因此,不要再去羨慕別人,隻要我們細細地清算上蒼賜給自己的恩典,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擁有的絕對比沒有的要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我們的人生會快樂豁達許多。

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公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歡樂和痛苦,放棄羨慕和埋怨,平衡自己心中的天平,以一顆平常心看待這一切,才會活出自己精彩而快樂的人生。

走出身心背離的困境

上麵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王侯之位”就像透過縫隙的灰塵,“金玉之寶”就像仍在地上的碎瓦殘磚,“紈素之服”就像棄而無用的破布,而大千世界就像一粒訶子那麼校紈素之服是做工精細的絲綢衣服。訶子又叫藏青果,果實像橄欖,個頭不大,一隻手能抓一大把。佛祖視大千世界如一顆藏青果,可見世界在他眼裏多麼渺校

這段話是在警告世人,看淡功名、看輕富貴、看小世界。可是生活中我們很難做到,甚至是一些初入佛門的弟子也難以達到圓滿的境界。

在一條河的兩岸,此岸住著凡夫,彼岸住著僧人。凡夫們看到僧人們每天誦經撞鍾,無煩無惱,十分羨慕;僧人們看到凡夫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憂無慮,也十分向往。日子久了,他們都各自在心中渴望著對方的生活,都想過河到對岸去。終於有一天,凡夫和僧人們達成了協議。於是,凡夫們過起了僧人的生活,僧人們過上了凡夫的日子。沒過多久,成了僧人的凡夫們發現,原來僧人並不好當,悠閑自在的日子隻會讓他們感到無聊、無趣、無味,又懷念起以前當凡夫的生活。成了凡夫的僧人們也體會到,他們根本無法忍受世間的種種煩惱、辛勞、困惑,也想起做和尚的種種好處。又過了一段日子,他們各自心中又開始渴望著回到對岸去過自己原來的生活。僧人和凡夫們之所以見異思遷,是因為沒有搞清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所以他們老是對目前的生活感到不滿意。當他們找到看似很好的生活時,得到的卻是更大的不滿意。簡而言之,就是這些人沒有舍棄心中的貪欲。有貪欲就會心生羨慕,心有羨慕,難免焦躁不安,於是他們就會折騰來折騰去。

在古代聖賢中,莊子是一個非常自由的人,他的自己來自心靈的自由。莊子曾把宰相的職位形容為一隻腐臭的老鼠。那時候,莊子去看望擔任魏國宰相的惠施,惠施擔心他是來爭奪相位的。莊子對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叫鳳凰,非梧桐樹不落,非竹實不食,非甘泉不飲,它怕不幹淨的東西汙染了自己的身體。有一天,一隻鴟鳥叼了一隻發臭的死耗子,看見鳳凰從天上飛過,以為要來搶奪自己的死耗子,便驚惶失措,張牙舞爪地嚇唬鳳凰,口裏還發出‘哧!哧/的聲音,你說可笑不可笑?”莊子以此喻說明:惠施珍惜的相位,卻是他所厭惡的。

可見,莊子有那種把大千世界放在眼前、用顯微鏡審視的空闊心境。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權選擇和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喜歡權勢財富,也有像佛祖、莊子這樣的人,“視王侯之位,如過隙塵;視金玉之寶,如瓦礫”;很多人喜歡功名榮譽,也有像陸九淵這樣的人,“不求聲名,不較勝負,不恃才智,不矜功能”;很多人喜歡肉體享樂,也有像曆代高僧一樣追求精神“大自在”的人……正因為人們的追求呈現多樣化,世界才變得如此豐富多彩。那麼,是否像佛祖一樣看破紅塵而求精神解脫才是最好、最正確的選擇呢?當然不是。對整個社會而言,沒有什麼最好、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對個人而言,隻要遵從自己內心的真正渴求,勿使身心背離,就是最好、最正確的選擇。

在生活中,身心背離的現象屢見不鮮。 比如,有的人明明喜歡功名富貴,卻故作清高,以顯示自己的超凡出眾;有的人明明厭惡功名富貴,卻要浸染其中,以證明自己並非無能之輩;有的人明明討厭做學問,卻要去考博士學位;有的人明明喜歡做學問,卻要去開店做生意,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為什麼身心背離呢?有人認為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其主要原因是:沒有認清自己內心的真正渴求。也就是說,不知道自己到底想過怎樣的生活。於是,隻能漫無目的地追求別人認為好的東西。追求不得,自然苦惱纏身;追求到手了,也未必感到幸福,因為這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人生幸福的秘訣,不在於你追求什麼,不在於你采用怎樣的追求方式,你需要亮起一盞心燈,看清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此,你就知道自己真正目標的所在。

劉英是一家外資企業的白領,收入頗豐。她曾跟一位年輕英竣身份相當、善解人意的男士相處兩年多,人人都說他們是天生的一對。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劉英後來愛上了一個比她大10歲、離異、帶著小孩的中年男人,並且決定嫁給他。她的前男友既痛苦又不可思議,向劉英詢問原因:“難道我不夠愛你嗎?難道我做過對不起你的事嗎?難道我比不上那個人嗎?”劉英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給他講了一個寓言故事:一隻公雞在原野上尋找食物。它找到了一顆珍珠,卻很生氣地說:“我要這個圓溜溜、硬邦邦的東西有什麼用呀,我寧願要一粒玉米。”男孩明白了,不是自己不夠好,而是自己不符合心上人所需。故事中的女孩無疑是一個聰明人,她很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並且能夠果斷地舍棄、勇敢地追求,她的人生也因此步入了身心合一之境。

即便我們現在達不到莊子那樣的境界,至少我們還可以嚐試著用淡泊的心過日子,舍棄心中的貪念,選擇自己真正需要的生活方式。

舍棄憂愁,選擇永遠地熱愛生活

曾經有人問,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這個世界上有秘訣嗎?如果有秘訣那真的很省事。成功沒有秘訣,如果你非要我說秘訣,我就隻能說是:永遠地相信自己,永遠地熱愛生活。

人的一生將經曆千百樣事,有些事恍如過眼雲煙,但有些事卻能強烈地震撼心靈,對人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有位名人講過這樣一件事:

“作為一個人生的漂泊、闖蕩者,我初來深圳是寂寞與孤獨的,為了尋找心靈的慰藉,總想得到一份友誼的溫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結識了一位同鄉。她是位十七八歲的女孩,為人天真、活潑,純潔可愛,整天生活在無憂無慮中,仿佛從來就沒有過煩惱與憂愁,生活對於她就如一首歌,所有的內容都是歡樂。我們大家都願意跟她在一起,無論你有什麼煩惱,隻要與她在一起,她的歡樂、她的純真,就會感染你,在不知不覺中讓你忘掉煩惱,重新恢複輕鬆愉快。”

“那次,我外出辦事,兩個星期後回到深圳,友人卻告訴我說她去世了。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就會這麼容易失去?一個從不知煩惱為何物、充滿歡樂與天真的可愛的女孩,就會這般突然消失在世間?真的,我不相信,我一點都不相信!但無情的事實就是如此。我和一幫友人懷著沉痛的心情去看望她的父母。她的母親含著眼淚告訴我:‘一天晚上,她突然嚷肚子疼,送到醫院,還沒查出原因,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