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了好日子,備了祭品,秦家族內就上祖墳祭祀並立旗杆,男人們上祖墳做這些事,女人們就在家備酒席招待客人,請來的戲班子已經搭好了台上好了妝,就等他們從祖墳上回來後擺開酒席就唱戲慶賀。
這是秦家族內的喜事,今兒來賀喜的人也特別多,琳箐既做了這一房的主母,自然也要出來招呼,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琳箐沒見過的姻親,還有不少秦家出嫁的姑娘們,好在秦族長的太太這些日子也過來幫著忙,這位琳箐要叫大嬸子的婦人倒不似秦大太太和秦三太太她們那樣不得人歡喜,而是常帶著笑,見琳箐不認得的人也在旁邊提醒。
饒是如此,琳箐也對這個姑母那個姐姐,這個表舅母那個表姨絆的暈頭轉向,好在不管是誰,琳箐都一個笑臉遞過去再送上茶和幾句好話。這樣舉動雖不十分親熱也非常有禮,倒叫人挑不出錯來,畢竟眾人都曉得琳箐雖是這鎮上張家的姑娘,但在外麵長大的,統共也就回家住了三年,那三年還是守孝,自然不能外出應酬。於是眾人也不為意,甚至還有人因琳箐一直麵帶笑容不顯怠慢覺得張家家教果然好,這樣在大地方見過世麵的人見了自己這些鄉下人都不怠慢。
招呼過後,各自坐下說閑話,戲台是搭在院子裏,酒席擺在院子裏,中間那堵牆臨時拆掉,一邊坐了男客,一邊坐了女客,中間雖用屏風隔了,但影影綽綽也能聽到那邊的人聲。
丫鬟們送上瓜子點心茶水邊閑聊邊等男人們回來,今兒的來客也有沒出閣的姑娘,坐在姑娘們那桌,不時往琳箐這邊望著笑。琳箐旁邊坐了位四姑母,算來是秦長安堂房大伯的妹妹,秦長安父親這支沒有姐妹,這位四姑母就是秦長安極近的姑母了,此時笑眯眯拍著琳箐的手:“那邊是你幾個表妹,不光有我家的,還有你幾個姑母家的,說你家的教養規矩都和我們這些人家的不一樣,這才特地帶著她們過來見識的。”
不等琳箐接話另一位六姑母也點頭:“就是,原先我們鄉下人家請客吃酒,雖也男女分開坐,但哪有中間還要隔開的,我聽說京城裏麵那些大戶人家請客吃酒,男女更是隔的極開,遠遠的都瞧不到人影子。”這是琳箐熟知的,未免要講一講,聽的周圍的人都嘖嘖讚歎。
琳箐說一會兒又讓一遍茶,算著時候秦長安他們也該回來了,此時突然有人問道:“怎麼不見大侄女,想是她還埋怨當初的事?”秦長樂雖從庵裏出來,還是不愛應酬,前幾日也不過就見了幾個比較近的親戚,別人還是一概不見。琳箐正待解釋就聽族長太太笑道:“大侄女是個最寬厚不過的人了,怎會還記得原來的事,總歸是沒出閣的姑娘,今兒來的男客也多,比不得全是自家人的時候,我讓她別出來的。”
族長太太主動解圍,琳箐自然求之不得,說話那人哦了一聲就道:“大侄女也不小了,算著都十九了,這個時候也該尋婆家了,這邊是弟弟弟妹自然不好做主,但你們是做叔叔嬸嬸的,總能做主,哪有放著這麼大的姑娘不嫁的。”這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族長太太心裏罵了幾句但麵上還笑著道:“別的不說,光說我們侄女的相貌人品,我敢說這鎮上就沒人比得上的,這麼好的姑娘哪能隨便嫁出去?”
琳箐聽了這話心裏定了,此時六巧來到麵前說張大太太她們來了。今兒是秦家大日子,張家那邊的人也請了,不過琳箐隻瞧見幾個堂房叔伯嬸嬸,並沒見到自己大伯他們,心裏還正奇怪,總不會是自己祖母對自己有怨氣,攔著大伯他們不肯讓他們來好讓自己沒臉?雖然琳箐不在意這些,但別人瞧了總是不好。
聽到張大太太來的消息忙帶了六巧迎出去,到了二門一瞧,張家兩位太太帶了三位少奶奶,連八姑娘都帶來了,算是到的非常齊。琳箐忙笑著上前:“還在想大伯母怎不過來呢?原來是連八妹都來了。”三年不見,八姑娘也不再是昔日那個女童,她比琳琅還要大一歲,身量倒比琳琅還矮一些,見人說話就在旁邊麵帶溫柔笑容。
此時聽了琳箐的話,八姑娘有些靦腆的開口:“娘本來叫我在家好好給八哥做針線的,還是大伯母說,姑娘家雖則不好日日出去,這樣的喜事也該出來見見,這才讓我也跟來了。還沒恭喜過六姐姐呢,願六姐姐和姐夫夫妻恩愛,永結同心。”琳箐不由伸手捏一下八姑娘的臉:“幾年沒見,八妹妹竟是大人樣了。怎的今兒不見十妹妹,想是還在她外祖家沒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