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巴士底去!”1789年7月14日清晨,憤怒的巴黎市民,成千上萬地向巴士底獄奔去。他們有的拿著火槍,有的握著長矛,有的手舉斧頭,人們高喊著,像狂濤一樣湧向巴士底監獄。巴士底獄是一座非常堅固的要塞。始建12世紀,當時是一座軍事城堡,目的是防禦英國人的進攻,所以就建在城前。後來,巴黎市區不斷擴張,巴士底要塞成了市區東部的建築,就失去了防禦外敵的作用。18世紀末,它成了控製巴黎的製高點,法國國王在那裏駐紮了大量軍隊,專門囚禁政治犯。
巴士底獄高100英尺,圍牆很厚,有八個塔樓。上麵架著大炮,裏麵有個軍火庫,裝有幾百桶火藥和無數炮彈。它居高臨下,俯視著整個巴黎,活像一頭伏在地上的怪獸,在那裏虎視眈眈地隨時準備撲上來,吞掉每一個膽敢對封建體製說不的人。巴士底獄成了法國專製王朝的象征。多少年來,人們像痛恨封建製度一樣痛恨這座臭名昭著的的巴士底獄。許多人都夢想有一天把它推倒,他們在等待時機。18世紀後期,法國國王為了滿足奢華的生活,拚命向人民橫征暴斂。1789年5月,國王路易十六為湊錢繼續吃喝玩樂,召開已經停止了175年的“三級會議”。
原來,封建的法國把國民分為3個等級。僧侶為第一等級,貴族是第二等級,其他各種人都歸為第三等級。第一、第二等級的人數隻占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他們有錢有勢,想盡各種方法壓榨平民。參加“三級會議”的第三等級代表主要有工商業者、銀行家、律師、作家等,他們急切希望改變封建專製的法國政治,爭取獲得自由和平等,因而得到廣大巴黎市民的擁護。他們在開會的時候提出,限製國王的權力,把三級會議變成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後來他們又宣布由自行組織國民議會,代表全體法國人民討論國家大事。
第三等級代表的叛逆行動引起了國王的震怒和害怕,他馬上出動軍警,封閉會場,禁止國民議會開會。國王的專製行為,不僅沒壓住第三等級代表的反抗,反而火上澆油。他們表示一定要製成一部代表全體法國人民利益的憲法,否則決不罷休。1789年7月9日,國民議會改名為“製憲會議”,公開反抗國王,雙方的矛盾更加激烈。
國王路易十六暴跳如雷,偷偷向巴黎調集了大量軍隊,準備逮捕第三等級代表,用武力解散國民議會。消息傳出以後,巴黎人民十分憤怒,7月12日,數萬巴黎市民上街遊行。1萬多市民湧到羅亞爾官的花園裏,一個年輕人,站在一個高高的亭子上,大聲喊道:“公民們,國王雇傭的德國兵正向巴黎開來,他們要屠殺我們,喝我們的血,拿起武器吧,這是我們唯一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