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2)

1994年夏的一天,天氣熱的似乎有點不正常,黃河大堤邊上的樹葉子都被曬蔫了,指向天空的粗的細的枝杈,喘著粗氣,仿佛在向上蒼乞求著什麼。臨近子夜時分,不知從那裏飛來了一股風,將本來看似平靜的黃河攪得波濤洶湧。黃河上空,晴朗朗的夜空突然變得不安分起來,一朵雲在這不安分中正在形成。一開始是細細的雲片,在星光的照耀下,那雲片像閃著光的羽毛,輕盈柔和,但那羽毛卻越積越多越積越厚,顏色也由白變灰由灰變黑,並以一種神奇的力量,將周圍的雲都吸引過來,很快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雲團,雲團翻滾著,聚集著,像是要去赴一個重要的約會,急速地向南湧去。

南麵,坐落著一個城市,一座有著千年曆史的古城——開封。

雲團在一座金碧輝煌的古建築上空盤旋,盤旋,似乎在等待一個莊嚴的時刻。

古建築即使在夜色的籠罩下依然巍峨,氣勢雄偉,它正是讓開封人引以為豪的,古都的象征龍亭。

雲團繼續在龍亭上空盤旋,如千軍萬馬在呐喊在廝殺。子時,一道耀眼的閃電幾乎照亮整座城池,如一柄燃燒的利劍,從天空直插入龍亭的西北宮牆,接著是一聲震耳欲聾的雷聲,從高空轟隆隆地滾了下來。像是迎合這電閃雷鳴,一隻金色的小鳥從厚重的灰牆中飛出,直衝雲霄。它歡快的叫著,似乎在慶祝一個重大的節日,一閃就消失了,傾盆大雨隨即而下。

天亮了,雨住了。最早出來晨練的人傳出一個驚人的消息:龍亭西北的牆體坍塌了一大片。這消息像長了翅膀,在古城中傳遞著詫異和恐慌。《汴京報》的記者米蘭曾記下了當時的情況。剛聽到這個消息的人第一反應是驚奇:“啊”!嘴張得圓圓的,半天都合不上;接著是懷疑:真的嗎?今天不是愚人節啊!然後是質問:為什麼會這樣,那可是龍亭啊!龍亭兩字是要加重音符號的。最後是憤怒:是誰的責任?是誰在玩忽職守?要繩之以法,否則無以平民憤。但更多的是不解,在開封人的心裏,龍亭是不會坍塌的,也不應該坍塌,哪怕隻是一小片,他們也不能容忍。難道說是要地震了,這隻是個前兆而已,否則怎麼解釋一般民房都完好無損,那麼堅固的龍亭卻出了這麼大的問題呢!最早得知消息的建築學家李亮也感到驚奇和迷惑:這麽堅固的建築,況且每年都要嚴格檢查,怎麼會經不起一次大的雷擊呢?龍亭公園的管理者們更是一頭霧水,他們覺得牆體不該塌可怎麼就塌了呢?他們感到有什麽地方不對勁,可又說不出來,他們覺得應該給開封的百姓一個解釋,可解釋什麼呢。他們知道如果不能盡早拿出一個令人信服的報告,在開封人的眼睛裏,他們就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就在他們抓緊時間調查研究的時候,隨著媒體的披露,不但開封十成人有九成都知道了,一天之間,河南乃至全國都知道了。那些天,街談巷議的都是這件事,誰要是對這件事不關心,是會挨罵的。

在有關責任部門還沒有拿出修複計劃時,第一份捐款已經送到龍亭公園領導的辦公桌上。下麵落款:一個熱愛開封的人。確實,讓開封人沒有了龍亭或者看著龍亭殘破著,他們會很痛苦,平凡的生活裏會少了許多的樂趣,長長的的日子也會變得乏味和沒有意義。不管自己是否經常去龍亭,但龍亭就在那裏巋然矗立著,他心裏就踏實,現在龍亭塌了,不去看行嗎!於是成群結隊的人跑去看龍亭,他們不是去看熱鬧,而是去看自己的親人。想知道龍亭在開封人心中的位置有多重要,就看那些天禦街上擠擁不動的人吧,雖然龍亭公園已暫時關閉,人們還是往那湧,有的人還飽含著兩眼淚,也顧不上擦。往日俊秀挺拔莊嚴恢弘的龍亭,雖然依然保持著它特有的神韻和大氣,且那坍塌的部分在前麵是決然看不到的,但在千萬關心它的開封人的眼裏,它是個傷員,它的傷不止在它身上,還傷在了無數開封人的心上。雖然沒有任何人和組織提出捐款的要求,自發的捐款卻源源不斷送到報社、公園和有關部門。開封人在龍亭坍塌事件上所表現出的凝聚力和一致性,讓許多人激動不已,多年以後還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