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大軍度過馬水,進逼易縣城下之時,易縣縣令,站在城牆上一看,但凡眼睛看到之處,都是燕國的士兵和旗幟,還沒交戰,便立刻出城引著官吏前來投降,徐瑞當是大喜,好言安撫,大軍入城,令原縣令繼續任職,但是收編了縣城的部分士兵。而後徐瑞不及調整,大軍一路急行軍,沿途各縣皆盡投降,三日後直逼河間國的郡治所樂成縣,河間國國相韓範,乃是冀州世家,於袁紹猛將韓猛乃是同族,守將韓瓊、韓瑜,韓珠乃是韓猛的三個兒子。這韓猛號稱河北槍王,乃是袁紹陣營之中數得上號的猛將,但是其三個兒子,卻是虎父犬子耳。徐瑞兵臨城下之時,韓瓊一看氣勢嚇得便要棄城投降,隻耐韓範說道:“若是不戰而棄城,當如何稟報主公。先不說我等丟失城土之責,隻怕叔父那一關吾等都過不去。縱使叔父是主公大將,怕也是要連累。如今燕軍勢大,我等隻可堅守不出,而後傳令主公領大軍前來支援、”韓瓊三人一聽,心中忐忑,老爹韓猛最要麵子,要是不戰而棄城,隻怕一氣之下能戳死自己。
清河國,東麵是袁紹根基渤海郡,背麵是幽州涿郡,西麵是中山國,南麵是安平國、清河國。卻是丟了清河國,那麼袁紹的根基之地便幾乎失去。是以袁紹回光返照一般,忽而精神煥發,忽而身體好轉,於是舉兵二十萬,前往河間國而來。徐瑞這兩日來,隻聽新建的遼州軍團,嚐試性的攻城,每天幾次,每次兩三千人,攻城並不猛烈,是以雙方傷亡都不打。聽聞袁紹星夜引二十萬大軍前來支援,徐瑞立刻拔營樂成縣外五十裏處,安營紮寨。袁紹隨行謀士:逢紀、審配、辛毗、荀諶、常林、王修、耿苞、陰夔、張珔、胡昭、令狐邵、閻柔、陶升;武將有:顏良、高覽、高幹、韓猛、蔣奇、馬延、焦觸、臧洪、周昂、韓荀、韓莒子、呂威璜、呂翔、呂曠、高翔、馮禮、鄧升、郭援。
大軍到日,袁紹聽聞韓範說道:“主公前來,燕軍懼怕主公大軍威勢,如今後撤三十裏。兩日以來,燕軍攻城,但是我樂成守軍皆都將士用命,將軍韓瓊三人衝鋒陷陣,相有傷亡,勝負未分。”
袁紹聽完也是大喜,沒想到曲曲樂成兩萬兵馬阻擋徐瑞四十萬,不棄城逃跑,還能堅持兩天,而沒有什麼傷亡,當即好言安撫,給予獎賞,並很是稱讚了韓猛。
“主公,我覺得此事怪異也,遙想徐瑞自出道以來,未曾一敗,而且多是以少勝多,而且善出奇兵。去歲十萬餘人西征涼州韓遂三十餘萬兵馬,不到五個月,斬首俘虜二十餘萬,涼州盡姓徐也,韓遂被梟首。如今奇兵四五十萬報之前之仇,定是對我冀州之地誌在必得。如今已四十萬之眾,幾日攻不下來一個兩萬人的樂成縣,似乎有點不好理解啊,何況徐瑞兵強將猛,當不應該如此啊。”逢紀猶豫懷疑的說道。
“那麼依照元圖的見解,戰況應該是如何?”袁紹有點不喜而問道。
“主公,當是我聽聞徐瑞起兵四十萬,心裏十分驚駭。依照徐瑞現在的實力,莫說一個樂安城了,若是按照他之前的風格,隻怕此時冀州半數之城,都已姓徐也。反觀今日之所為,甚為怪異,一改之前,那麼說明此次所圖甚大啊,不可不謹慎為之。”逢紀剛說完。
“哼!難不成這韓郡守是欺騙主公不成?難道兩人的進攻,樂成丟了?燕軍勇猛,我家三個犬子已敢衝鋒陷陣。他日兩軍對壘,看我如何斬殺燕軍大將,揚我冀州軍威,也亮一下我河北槍王的名號!”韓猛很是不爽的說來,自己的兒子侄子好不容易立了大功,給自己長了臉,如今冒出來了個逢紀懷疑這功勞的真實性,這讓韓猛如何不怒!
“元圖,你不必說了。韓將軍說言是也!來日兩軍對壘,即可知也!”袁紹阻止逢紀的開口,袁紹好大喜功,很難聽得進去逆耳之話語。
樂成外五十裏,燕軍大營。
徐瑞,領著幾個謀士各諸位將領,在帳中議事。
“主公,明日讓我先登營去攻城吧,袁紹二十萬人何懼也,我三日之內定當登上牆頭!”麴義請戰。
“正平且坐!戰場不是平時,兵者,國之大事也,不可不察。更多的時候,要多學會動腦,不可一味的隻知道勇猛。傳令明日,遼州軍團與我近衛營於城下對壘,我意明日戰敗,若非危機之時,汝等不可接應。我想練練遼州軍,同時袁紹這人好大喜功,前番兩日攻城,以驕其士兵,明日親自敗給他,在驕其心,而後可速圖!”徐瑞安排道,但是各位將領雖然不願意徐瑞冒險,但是徐瑞心意已決,好在大營不遠,而且徐瑞的身手不是一般的好,是以不再勸諫。
第二日,徐瑞領著近衛營及四萬遼州軍前往樂成城下叫戰,遼州軍於禁、楊興、許潮、橋遠、方卓、郭毅、李景、杜懷、周第、葉城。於禁和楊興帶領遼州軍事學院畢業的八員小將,馬上立於徐瑞的身後。典韋、高由維護在徐瑞的左右。
袁紹聽聞徐瑞於十裏外叫戰,忙引著五萬兵馬,出城五裏對壘。袁紹身邊跟著逢紀、顏良、高覽、高幹、韓猛、蔣奇、呂翔、呂曠、韓瓊、韓瑜、韓珠及原樂成的兩萬兵馬,一共七萬,立於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