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魏國曹公(1 / 3)

第九十章、魏國曹公

卻說群臣勸進曹操受封魏公,荀彧當日在大殿之上,勸諫無果,不聞曹操言語,事後又去拜訪曹操三次,曹操皆不以為見,荀彧知道曹操的封公之心已定,無法更改。荀彧的理想就是輔佐曹操這樣一位英雄把國家重新平定下來,讓大漢王朝延續下去,這是荀彧的理想。但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他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到了他決心要封魏公、建魏國的時候,政治上極為敏感的荀彧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認為這個時候曹操和皇帝的關係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因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個獨立公國,這個獨立公國和大漢王朝的關係將是國與國的關係,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了,它是國與國的關係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與皇帝的關係。當然這裏頭還有一點微妙的地方,就是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宗主國,這個魏公國是這個宗主國冊封的邦國,但是和郡縣與中央的關係大不一樣了。這個搞來搞去搞得不好它就會發生變化,因為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個空架子,什麼都沒有,曹操舉手之勞就能把大漢王朝滅了,所以荀彧是不能接受的。

在這樣一種不能接受的情況下,他就麵臨著自己命運和道路的選擇,怎麼辦?但是無可選擇。他怎麼呢?他現在發現曹操不是他能寄予厚望的人了,那麼跟著曹操繼續幹,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走向自己願望的對立麵,他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跟自己做對。他現在是不能幫曹操也不能不幫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所以我稱之為進退失據,而且隻有死路一條。何況我們可以想象到荀彧這個時候的內心是非常的痛苦,因為對於像他這樣一個有理想的人來說,世界上沒有比理想的破滅更讓他痛苦的事情了。荀彧心中絕望,本自以此生之才華,匡扶漢室,沒想到卻親手輔助了一個篡漢亡漢的大奸臣大奸賊,荀彧萌生絕望,回家閉門不出。

忽一日,曹操派人送來一個物件,荀彧打開,卻發現曹操送來了這個空的食盒,荀彧會意。曹操的意思是讓我從此緘口不言,不提此事。隻要不說,飯還是有吃的。但是對荀彧這樣的人而言,他就要用自己的死來告訴曹操:我絕不能讚成你這做下去!就是表明這樣一個態度。在徐瑞的眼裏,如同荀彧這般極有才華,正直、忠心、又鑽了牛角尖的大才而言,仿佛就是一塊美玉,乃是世間瑰寶。但是一旦疏忽,沒有拿好,落在地上,便是粉身碎骨,斷玉斷命,玉碎命隕。於是荀彧寫好了遺書,獨自在書房靜坐,麵前放著一個藥瓶,思考良久,一聲長歎。拿起藥瓶,枯槁的神情,仿佛要受到解脫,打開瓶塞,一股刺激的毒藥氣息彌漫,在荀彧的眼裏,這是解脫。而後,慢慢靠近嘴唇,正要服下,卻聞一聲冷語:“哎……想不到荀文若曠古爍金之大才,如今卻也甘於懦弱,畢現婦人之態。妄圖以死逃避,殊不知你的死又能做什麼呢?我常聞:一個人能力才華越大,肩上的責任越大。你荀文若盡到了責任了嗎?”一個冷酷的聲音,從門外傳來。荀彧一驚,思其話語,雙手握著藥瓶,聲淚俱下:“我本漢臣,一心終於漢室。為興旺中興,多年來輔助曹操,如今觀之,竟是漢賊一般,我荀彧至今方悟,原來我此生卻是助紂為虐,為虎作倀而已。有何臉麵殘存於世?”

“你錯了!難道你的一生,就是要奉獻給端坐在那龍椅之上的人嗎?就沒有想過,這天下的黎明百姓?”

“學的治國術,賣於帝王家。我荀彧食漢祿,當為漢帝分憂,為大漢治下鞠躬盡瘁。”荀彧聲色而說。

“你又錯了。自曹操西迎漢帝之後,便是所有人,都在食曹操之俸祿,就是漢帝也是衣食曹操的俸祿。而你荀文若自投曹操開始,便是曹操的人了。你食曹操之祿,以曹操為主,為今為阻礙主公的富貴,若說你食漢祿,但是你卻拜曹操為主,若說你曹操之人,你卻不為曹操考慮。因此你既不是漢室忠臣,也不是曹操的合格謀士。因為你分不清孰是孰非。”

荀彧聞言,所說不錯。如今自己的所作所為,乃是背主。若是忠君,為何不留在漢帝身邊,卻有投靠曹操呢。“敢問先生,以先生之卓見,我荀彧究竟是什麼人呢?”

“你是山中璞玉,雖得用你之人,卻不得用你之心。蓋因此玉之瑕疵,隻指愚忠於君,卻不知忠於國之本,國之本,乃是百姓也!民之不存,國將焉附?無民本之君,可為君呼?”

荀彧沉思門外之言:是啊,沒有了百姓的歸附,怎麼會有國家的存在。如今之民,還有誰願意跟著漢室,漢帝早已沒有了民之根本,如此傀儡之帝王,無地無民無兵,何以中興?黃巾之後,諸侯割據,漢室已如先朝之周室,隻是僅存一個名號罷了……為民彰顯國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