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口,這是借口!”漢獻帝心裏大怒,在他看來,曹操此刻提出稱公,完全是利用袁術稱帝這件事情在威脅自己。眾人雖然考慮到了,但聞言依舊震驚。然而,董昭語不驚人死不休,又道:“丞相的封國,當依照高祖之時異姓王封國的規格,置社稷宗廟,立文武百官……。”
“什麼!”漢獻帝臉色大變,九五之尊的他竟然從龍台上站了起來,全身顫抖。原來說來說去,曹操這是要稱公,而且還是高祖時異姓王封國的規格!此刻漢獻帝劉協的心裏,在咆哮,“曹孟德要稱公,下一步是不是就要稱王,我這個皇帝也就該退位了!昔日徐瑞之事,乃是被曹操所逼,而且徐瑞卻是功大。”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倒抽一口冷氣。因為當初高祖異姓王封國的規格之高,直追分封製下的諸侯王國。東漢二百年了,就算是漢室的子孫,都沒有人擁有這樣的封國。此刻的侯爵,已經是人臣的極限了。也難怪獻帝發瘋,百官震驚。隻因“公”這個爵位,來源於八百年的周朝,當時天子不叫皇帝,而是稱王。而周,在政權上並不是個統一的國家,實際上是一個分封製下的諸侯國的聯盟。天下被各公國各自掌控,這才有了後來的春秋戰國。當時各公國完全自治,隻是名義上需要服從周王的命令,而公便是國君。知名的有齊恒公、秦穆公等。
後來秦始皇統一了天下,他怕自己的帝國如周一般被後來某個強大的諸侯國推翻,所以他不在采用分封製度,而是用郡縣製。所以。從那時候開始,公這個爵位,在大多數時間內都是空置的,人臣的極致便是侯。並且。雖然秦帝國的侯爵雖然有封地,但在封地中沒有自主權。封地被稱為食邑,顧名思義,你也隻能在封地內吃吃喝喝,別的,全是中央管理。然而,劉邦開國的時候,幾位異姓在開國之前就已經是王了,劉邦不能一開國就卸磨殺驢,所以咬牙讓他們建立了諸侯國。並且完全統治封國,隻需名義上服從中央即可。後來這些封國變的越來越強大,連漢武帝這樣的大帝都壓製不住。所以,漢武帝找了個機會,撕毀了當初老祖宗的盟約。要將諸侯國收回國有。其後就是一場大戰,漢武帝還是有能耐的,最後勝利裏。從此後,漢朝在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封國。其下就算是宗親王,最多有個更大的地方吃喝而已。所以當董昭提出晉封曹操為公,並建立分封製下的諸侯國,對任何人來說都意義巨大。曹操就此便可以突破人臣的範疇。真正成為一名有國家、社稷、宗廟、百官的國君。此刻的漢獻帝要發瘋了,從小便接受王權教育的他豈能不知,這是曹操在蠶食漢室。他今日稱公立國,來日稱王就順理成章,而後稱帝也是合情合理。然而,此刻的漢獻帝充滿了無力。
“稱公封國。曹操就是被我大漢朝承認的諸侯國君了!原來最大的賊人還是曹操,徐瑞的燕國,大都是塞外之地,原本不是大漢的疆土,如今呢……”漢獻帝最終,癱坐在了寶座上。被朝廷承認的諸侯,才是名正言順的諸侯。而將劉璋、劉表、袁紹等人概述為諸侯,那是按照他們完全掌握屬地的權利,籠統叫出來的。
而此刻,若是漢獻帝昭告天下,冊封曹操為“公”,就是完全承認了他的諸侯國主的地位。曹操也就成為這天下,唯一被百官認可的真正的諸侯國君,他裂土封國是名正言順的,隻需名義上服從漢室的政令。
漢天子、魏國君,一國兩社稷。馬日磾急了,因為這天下隻能有一個社稷,就是漢室的社稷。他手中的拐杖敲打地麵震天響,怒道:“曹操,曹孟德,你乃是宦官之後…有何資格…咳咳咳……。”百官嘩然,心說老家夥你這叫什麼話,宦官之後怎麼了?漢高祖劉邦當年也就是個地痞無賴,丞相寬厚仁義,比他強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