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徐瑞凱旋(3 / 3)

徐瑞被看的感覺有些發毛,趕忙轉移話題:“前些時日,我們被圍之時,袁術投之以桃,不但言論上支持,還送來許多的物資;平定鮮卑之後,又來道賀,送來了錢糧,言結盟之事。我等不僅要報之以禮,我覺得可以與之結盟。諸位以為如何?”於是眾人紛紛開始討論起來。

徐瑞回來之後,仔細思考了關於袁術的問題:袁術本來是汝南太守,後袁紹對立,被袁紹、曹操擊敗,率餘眾奔九江,割據揚州。建安二年(197年)稱帝,建號仲氏,但未受人承認。此後袁術奢侈荒淫,橫征暴斂,使江淮地區殘破不堪,民多饑死,部眾離心,先後為呂布、曹操所破,元氣大傷,後於建安四年(199年)嘔血而死。袁術是諸侯之中第一個稱帝的,袁術的稱帝雖然受到世人的譴責,隻不過更多有眼光的人都知道,漢室徹底完了,袁術作為一個挑梁小醜一般的人物,宣告漢室成為曆史。

“篡逆”對於統治者來說都是洪水猛獸,但是對於名族這一生命體而言,卻是必不可少的陰陽順逆,即新陳代謝。進步或者是倒退,隻分合理與不合理。王莽的新政:仿照《周禮》的製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製、更改官製與官名、以王田製為名恢複“井田製”,把鹽、鐵、酒、幣製、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製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製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複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用曆史眼光來看,絕對是巨大的進步,甚至有後世的影子,但是在當是看來,是全然不被接受的。因為主要的權力和資源都掌握在世族的手裏,為世族所不容,因為即使是進步的思想,卻沒有立足的土壤,王莽要分掉世族的影響力,卻不得不重用世族的人來執行,自相矛盾。隻能說在當是的環境下,是不合理的。

按照封建社會的潛規則,判斷具不具備改朝換代的合理性,關鍵要看著帝王之家有沒有能人和王者,能在江山破碎的邊緣力挽狂瀾,比如商朝後期的武丁。如果有,那麼不管他在哪裏,是什麼出身,幹什麼營生,都應該拉出來試試,所以自漢武帝聽從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令之後,光武帝劉秀起身於田間,而後劉備出生於販履織席。大家世族,九成的保守派,因為幾代之後,世族子弟比較享受已經擁有的一切,不願也很難重新開拓,為了維護已有的資本,自然抗拒改變。是以喜歡支持原來製度的統治者,或者通而走險支持能給自己家族更大收益的勢力。

徐瑞從後世而來,又恰逢此亂世,天命如此。那就參照後世的經驗,在如此的現狀下,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子。富民,增加百姓的影響力。智民,讓廣大的百姓成為一種勢力,任職新興的製度,用以對抗新生的世族大家。無論是原來的老世族,還是徐瑞一手早就出來的新世族,徐瑞絕不允許這些人可以幹涉操控自己定下來的製度,打開權力聯姻朋黨的壟斷,畢竟世族的人很少,慢慢的就不再成為主流,唐朝的科舉解決了這一問題。剛好宋朝的體製又限製了軍隊的派係,加上明朝的錦衣衛檢查製度,清朝設立的軍機處,綜合各個朝代體製的優勢,揉在一起,哪怕是犧牲效率,也要把權力分散開來,這才是當初不顧重謀士反對而推出政治協商的初衷。給了基層人說話的權力,那麼他們就會用心珍惜、思考,慢慢的就會湧出很多的人才,合理的重用這些人,有利於體製穩定健全的人,都參與進來,那麼政治協商的目的,就是為了用基層民眾的壓力,而推行而穩定,無法逆轉。徐瑞在製定很多的想法,也確實都是為了分化掉上層的資本,是以得到的支持是穩固的。至於未來能發展成什麼樣,都是身後事了,再說吧。

徐瑞確實很需要一個盟友,隻是現在孫策還有起來,其他幾人:袁紹、曹操、劉表、劉焉、劉繇、韓遂、馬騰、士燮、張濟,都無法長期相與,也不符合徐瑞的利益。是以徐瑞決定親去汝南,好好和袁術交流一下。

初平五年一月,徐瑞主持召開四州高層會議之後,任命賈詡出任朔州牧,糜竺任朔州別駕,魏寵身體不好,赴幽州靜養;任命陳宮為並州牧,甄儼任並州別駕。諸葛珪接任吏部尚書,由徐猛任公安部尚書,徐猛本來就是負責徐瑞的安全,掌管刺史府護衛,兼任公安部,也負責全城百姓的安全。自此典韋領近衛,衛護徐瑞。諸葛瑾調任禮部,任侍郎,幫助沮授。田豐調任幽州牧,田疇任遼州牧,成為徐瑞治下最年輕的州牧。徐瑞麵對眾人的疑問,隻說了一句:給年輕人一個鍛煉的機會,何況田疇跟我身邊多年,能力還是有的。更主要的是,給天下人一個榜樣,我徐瑞重視才學,不在意年齡。甘羅十二歲為相,我巴不得多來幾個甘羅,不吝惜官職。諸葛玄接替蔡邕,任職教育部;而蔡邕主要負責幽州書院之事,此事大儒鄭康成也被請到了幽州書院,任名譽院長。徐瑞宣布:初平五年,九月第一屆科舉州試,十月將進行親自府試,四州之地皆大歡喜,當然都是布衣寒門。而亦向天下諸州公布:大漢任何一州,無論是何出身,隻要有才華,文者、武者、工者,都可以九月來幽州參加州試,大漢各處,不分差異。

此舉頗有挖牆腳的意味,把手都伸到了諸侯的那裏,不過也是無奈。諸侯呢不能用,也不怎麼敢用,很多是不屑於用,因此嘲笑徐瑞的同時,限令不允許去幽州參加。各地百姓開始鬧府衙,後來蔡邕求向康成公,鄭玄很是讚同此事,於是鄭玄向天下讀書人宣布,將於文舉結束之後,在幽州大開“論經辯學盛會”,號召各地文人前來以證所學,並且又寫信給了很多名士大家,當然幾乎都是鄭玄的徒子徒孫,鄭玄亦出麵,各地諸侯馬上變臉,聲明支持,徐瑞心裏也是樂了。同時徐瑞以驃騎將軍的名義,號召先秦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前來參加論經盛會,但凡參加者皆給予足夠的尊重。又是引起了全國上下的熱議,仿佛徐瑞的每次公開言論,都會引起軒然大波。忙完這一些事,二月之時,徐瑞帶著典韋、高由,領著兩千近衛,趕著一萬匹鮮卑矮腳馬,前往汝南見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