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烏骨雞的食用宜忌
烏骨雞為雉科動物,又名烏雞、鳳頭雞,初時隻生長在我國廣大南方區域,近年來全國各地均有飼養。東南亞地區的烏雞個子小,半斤重已成熟了。烏骨雞黑冠、黑肉、黑骨、黑腳、黑皮、白毛。因傳統婦科良藥“烏雞白鳳丸”,更是名揚四海。
傳統醫學認為,烏骨雞性平、味甘。入肝、脾、腎經。能補肝益腎,清虛熱、益脾胃,從而能做婦女產後貧血、血虛閉經、麵色枯黃、婦女血虛而帶下等症的藥效食品。同時又可醫治男性遺精、滑精、早泄、陽痿等症。烏骨雞補而不燥,是廣譜天然健康食品。
現代醫學認為,烏骨雞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多種氨基酸,是極有營養的禽類食品。
但是由於烏骨雞對人體太補,故亦有禁忌:外感風寒、發熱發冷者禁服。因傷風感冒而口渴、多汗者禁服。邪毒正盛,內有實熱者不可服用。
以下介紹幾種偏方和驗方,供大家參考。
當歸20克、白芍20克、知母15克、地骨皮20克納入雞腹,用線縫合,煮熟,去藥食用。用來治陰血不足所致消瘦、五心煩熱、盜汗、或婦女血虛經閉、月經過少等症。
烏骨雞1隻、黑豆25克、清水4碗、薑片少許,黑豆一半置雞腹內,一半在湯中,與薑片同放大燉盅內,隔水燉3個小時。加少許鹽後喝雞湯,可養陰、補肝腎、益氣血、明目養顏、防衰。
烏骨雞1隻、淫羊藿20克、香菜一小把、蔥、薑、香料、花椒少許。將雞與藥草同煮,至八分熟加香料,煮熟後加香菜。長期服用可增強記憶力,尤其對失眠健忘者更為適宜,對學習過度緊張的學生可舒緩壓力,增強記憶力,可謂是補療佳品。
烏骨雞1隻、蓮子30克、糯米60克、白果100克共煮,長期服用可治療腎虧,或脾腎兩虧所引致的帶下、遺精、滑精、早泄、陽痿、不孕症等。
花旗參15克、烏骨雞半隻,煮湯,適合老年人長期服用,可健脾、開胃,醫腎虛型高血壓等症,可延年益壽。
2.常吃雞蛋好營養
母雞生蛋,體現了大自然造化之妙,以一層富含鈣質的蛋殼保存著一個孵育小雞的營養庫,內含蛋清和蛋黃。蛋清是一種膠體蛋白質水溶液,又叫卵蛋白,它不含肌肉纖維,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蛋黃除含豐富蛋白質外,還含一些特殊蛋白,如卵黃蛋白、磷蛋白和高度乳化的脂肪。礦物質除磷外,還有鈣、鐵、硫和一些微量元素。富含維生素,包括A、D、E、H、B1、B2和尼克酸等,雞蛋是小雞的營養庫,也是人類理想的營養品。
蛋中的蛋白質不但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而且氨基酸組成的模式與組成人體蛋白質的模式十分相近,生物學價值達95%以上。一般認為幾乎能被人體完全消化吸收利用,為天然食品中最理想的優質蛋白,故在進行各種蛋白質量評價時,均以全雞蛋白作為參考蛋白。
蛋黃中含有膽固醇,與人腦中膽固醇的含量大致相近。膽固醇是人體必須的材料,廣泛分布於大腦、肝髒、脊髓,皮膚、肌肉及血液之中。美國農業部最新資料,一個大號雞蛋的膽固醇含量已從274毫克降為213毫克,每天吃一蛋計,設全蛋中膽固醇進入血液中,增加血膽固醇約0.04毫克。醫學上認為血膽固醇含量不超過2毫克為正常值。由此可見成年人每日吃一蛋,對身體膽固醇的影響甚微,而獲得的雞蛋中的其他營養成分則甚豐。
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嬰幼兒、青少年,每日吃一兩隻蛋是不過分的(當然要平衡其他飲食營養),而是合理的。因為蛋中的卵磷脂是體內製造膽堿的原料,然後產生一種神經傳遞物質——乙酰膽堿,這是與大腦的記憶和思維有關的物質。人們在用腦筋思維、寫文章、創造發明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乙酰膽堿。吃蛋黃就可為乙酰膽堿提供原料。其他的食品如大豆、花生、芝麻也含有卵磷脂,但不如吃雞蛋那麼方便及易被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