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的小兒要臥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提倡短時間內禁食,一般為8至12小時。禁食期間可以口服淡鹽水,或用補液鹽衝水喝,效果較好。飲食上逐漸給少量的流食、半流食,讓腸道得到休息,也可用小米湯、大米湯、胡蘿卜水等代替奶,起到益胃和中的作用。對腹瀉次數多的小兒要保護好胚門,便後用軟紙輕輕擦淨,再用溫水洗,擦幹後塗些油劑,或用燈烤,但距離不要太近,以免燙傷。大便汙染的尿布用水洗淨後,再用開水燙過,曬幹後再用。
如果經上述處理後無好轉,或者出現皮膚發幹,口唇幹紅,雙眼窩下凹,前囟門下凹,尿量減少或無尿等情況,說明病情加重,要盡快送往醫院。
抽風。小兒神經係統發育還不成熟,特別容易抽風,尤其是2歲以下的小兒。抽風最常見的原因是高熱,還可以由感染引起及腦畸形、腦腫瘤、缺鈣等。
抽風時,大人不要亂晃病兒,將孩子平放床上,解開衣領,頭轉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然後用布包著筷子或勺柄墊在上、下牙之間,以免咬破舌頭,發高熱的可用冷敷,酒精擦浴,用手或針刺激人中穴,一般能暫時止抽。還要特別注意抽時四肢、雙眼的動作。
孩子得了結膜炎怎麼辦?
急性結膜炎,是由於細菌或病毒的感染而使眼睛結膜發生的急性炎症。
急性結膜炎感染性很強,通常由於接觸了病人沾汙過的東西而傳染,或因自身感冒的病原體隨咳嗽或鼻涕而引起。症狀是,眼睛紅腫,有大量分泌物,發癢。急性結膜:炎以秋初發病率最高。一旦發現孩子得了急性結膜炎,應及時滴抗菌素眼藥水,每兩小時滴藥一次。同時,避免用熱水燙洗眼睛或用紗布遮蓋住。另外,還應對患兒的毛巾、玩具等進行消毒處理,以防傳染。經常清洗孩子的雙手,避免孩子用手擦揉眼睛。
孩子眼睛斜視怎麼辦?
斜視是嬰幼兒常見的眼睛疾病,大約1至2的孩子患有此症。眼睛向鼻側斜叫內斜視,俗稱“鬥雞眼”;眼睛往耳側斜的叫做外斜視,俗稱“斜白眼”或“鬥牛眼”。
斜視是因為眼球肌發生障礙,導致眼球內斜或外斜,兩眼無法配合注視物體。斜視分為麻痹性斜視和共轉性斜視,前者是因某種疾病導致眼外肌神經麻痹所致,極少見;後者中內斜視是由遠視眼,外斜視由近視眼造成的。出生時就斜視的,是由腦少量出血或眼肌附著在眼球上的位置異常所致;1至2歲兒童出現斜視,是由腦內中樞發育不全造成的。
正常視力的人用兩隻眼睛看物體,得到的是一個影像;而斜視的嬰幼兒則會看成兩個影像。為避免這種現象,斜視的眼睛就會處於抑製狀態,久而久之會形成弱視。
因而,一旦發現嬰兒的眼睛斜視,應及早治療。否則,斜視患者的一隻眼睛會演變成弱視,即使矯正了斜視,視力也不能恢複正常。
在矯正上,可以進行定期視力矯正、弱視治療等。當早期輕度斜視時,可用黑眼罩將好的那隻眼睛遮蓋住,讓孩子用斜視眼看東西,便會使其慢慢恢複到正常位置。
也可用配戴合適眼鏡的方法來矯正,應從2歲開始配戴。每隔一兩年重新配鏡一次,通常需要好幾年時間。如果矯正無效,可采用手術矯正的方法,最好在孩子7周歲以前進行。術後仍要戴眼鏡,以盡早恢複視力,保持雙眼的視力平衡。
一般說來,外斜視較內斜視難治。
孩子眼睛生了腫瘤怎麼辦?
放大孩子的眼睛瞳孔,裏麵可見黃色反光,眼底視網膜上有一黃色疙瘩突向瞳孔區,人稱“貓兒眼”。醫學上稱之為視網膜母細胞瘤。這種腫瘤是嬰幼兒眼部常見的惡性腫瘤,一般發生在5歲以上的孩子,多為單眼,但約有25的先後或同時雙眼長瘤。此病有遺傳性傾向。
一旦發現孩子眼睛有此類症狀,應盡早去醫院摘除眼球;如兩眼均出現腫瘤,則摘除較大腫瘤的眼球,另一隻眼用X線或鐳治療。如果不做摘除手術,數月後便會進入晚期,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導致死亡。
如發現孩子有眼斜、眼球震顫、瞳孔擴大、前房積膿或虹膜表麵出現小疙瘩等早期症狀,應及早去醫院就醫。
怎樣及時發現和預防孩子得中耳炎?
中耳炎,是造成孩子耳聾的原因之一。因此,及時發現中耳炎,及時治療,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此造成的耳聾。
孩子咽部感染或患牙齒疾病,或嘔吐物流進耳朵,均可引發中耳炎。中耳炎早期沒有膿液從耳中流出,但疼痛感很厲害;一旦膿液流出後,就到了晚期,很可能已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因此,中耳炎早期發現和治療是關鍵。
當孩子咽部感染、牙齒患病時,或發高熱又找不到原因時,應注意孩子的耳朵。在中耳炎早期,由於疼痛厲害,孩子哭鬧較凶。可用手指輕輕壓其耳朵前麵的“小耳朵”,觀察孩子是否哭鬧怕痛、用手自衛或其他不合作行為和表情。如有異樣,應及時去醫院,請醫生用反光鏡檢查。一旦確診,及早治療。
由於鼻腔、咽部、上呼吸道發炎時,細菌或病毒很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而導致中耳炎。所以,當這些部位發炎時,要注意經常給孩子用鹽開水漱口,保持口腔衛生;並用的麻黃素鹽水滴鼻,以防止發生中耳炎。
另外,在喂孩子牛奶時也應注意不要過急,以免嗆著使奶噴入咽鼓管內引起中耳炎;遊泳後應及時讓孩子跳躍,使耳中進入的水流出,並往耳朵裏滴4至5滴抗生素藥水。
為什麼孩子夜間會磨牙?
有的孩子夜晚睡眠時,常把牙齒咬得“格格”響,俗稱磨牙。孩子磨牙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腸寄生蟲病和胃腸病。口腔疾病及癔病、精神運動性癲癇等神經係統疾病,均會導致孩子夜間磨牙。另外,孩子精神緊張、情緒興奮或過度疲勞,會使其大腦皮層功能失調,形成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磨牙。夜間磨牙對孩子的成長發育不利,會損傷牙釉質,影響咀嚼功能和下頜關節功能,甚至發生下頜關節炎及牙齒咬聆關係失調。一旦發生孩子夜間磨牙,首先應采取驅蟲的措施,堅持給孩子服驅蟲藥。有的雖將胃腸方麵的因素去除,但因長時期磨牙使大腦皮層形成牢固的條件反射,需較長時間的持續治療方可見效。
怎樣辨別發黃的尿液?
通常,人體發熱時會丟失不少水分,使尿液的濃度增高,尿液的顏色便會呈現為黃色。但如患急性黃疸性肝炎而發熱,尿液發黃便不是由於體內水分減少的緣故了。
一旦患上急性黃疸性肝炎,尿液會變成深黃色,甚至像濃茶一樣。在肝炎早期,嬰幼兒尚無明顯的皮膚發黃、眼睛發黃的症狀,尿液的顏色便是明顯的信號。
可以取5毫升尿液倒入透明的玻璃管中,振蕩後使其產生泡沫。如泡沫是深黃色的,則可初步確定屬因黃疸引起的黃褐色尿,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有時,嬰幼兒吃了胡蘿卜或是服用核黃素、痢特靈等藥物後,也排出深黃色尿液。隻要停止服用,尿液的顏色便會恢複正常。
嬰幼兒尿液顏色為什麼會發生異樣?
除嬰幼兒發熱會排出黃色尿液外,嬰幼兒患有其他疾病時,尿液還會呈紅色、白色、黑色和藍綠色尿。嬰幼兒的父母應隨時注意觀察孩子排尿的顏色變化,以便及時發現疾病的症狀。
如果嬰幼兒排出紅色尿,就可能有外傷或患急性腎炎、腎結核、泌尿係統結石或腫瘤等。如是因外傷,尿液是鮮紅色的。可取3隻杯子做一個簡單的試驗,以鑒別血尿是從哪個部位發生的,便於協助診斷。將一次排出的尿依次盛在3隻杯子裏,說明是尿道出血;如果血尿在最後一杯出現,則表明是膀胱出血;如果3隻杯子均有血尿,就表明來自腎髒或輸尿管。
嬰幼兒排出白色尿液,除因冬季攝入水分過少的因素外,還可能表明是乳糜尿、膿性尿或脂肪尿。乳糜尿是絲血蟲病的主要症狀,膿性尿是因泌尿係統感染化膿而引起的,脂肪尿則是由糖尿病或外傷骨折引起。辨別的方法是,把埂液放入透明試管中,加入幾滴醋酸,加熱。尿液變清的屬正常的鹽類尿;仍渾濁的是膿性尿;產生沉澱的是乳糜尿;而脂肪尿則不會發生凝結現象。
嬰幼兒排出黑色尿液,表明可能患有惡性瘧疾並發病,使血液中大量遊離的血紅蛋白等隨尿排出。
嬰幼兒排出藍綠色尿液,與其服用的藥物有關,如氨茶喋啶、美藍針劑等。
嬰幼兒尿液氣味為什麼會發生異樣?
嬰幼兒排出的正常尿液中含有揮發酸,剛排出時有一種特殊的芳香味,放置時間稍久,則會發生氨臭味。
如果嬰幼兒排出的尿液散發出腐敗、惡臭的氨味,就說明嬰幼兒的泌尿道可能被病菌所感染;如果尿液散發出爛蘋果味,就可能是糖尿病酸中毒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