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 交友篇(一)(1 / 3)

交不到朋友怎麼辦?

友誼可以使人生更加豐富多采。朋友可以使你對生活更有信心。友誼和朋友,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值得特別的珍重,顯得特別的重要。所以,就大多數人來說,都希望交好朋友,多交朋友。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情況卻明顯地有了差別,有的人,善交朋友,不說是“朋友滿天下”吧,反正三朋四友不算少;有的人,雖然也想交幾個朋友,但交來交去,到頭來還是孤家寡人一個。

交不到朋友怎麼辦?

主要還是要從主觀上找原因,包括本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待人接物的方法。據一些專門研究交友問題的社會學家研究,從個人因素來說,有如下個性特征的人不容易交到朋友:

.不尊重別人的人格,對他人缺乏感情,不關心他人的悲歡疾苦;以自我為中心,個人主義嚴重,隻關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忽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

對人不真誠,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以種種假象欺騙別人,對上司察顏觀色,過分懼怕權威,但不關心自己的部下,不顧及自己的同事;

缺乏自重與自信,過分依賴他人;心胸狹窄,妒忌心強,疑心過重;

對自己估價過高喜歡自吹自擂,攬功諉過;

性格孤僻,不善交往;

固執己見,不願接受他人規勸;

缺乏腳踏實地精神,說得多,做得少;喜好說大話,但又缺乏實幹精神;

自由主義嚴重,喜歡背後議論人,特別喜歡議論別人的隱私。

當我們弄清楚什麼樣的人不容易交到明友以後,不妨拿這些作為鏡子,對自己進行一番內省,看自己存在哪一方麵的毛病,如何克服。一般來說,要想交到朋友,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麵去努力.

首先,要不懈地加強修養,不斷地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努力做到: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熱愛集體,顧全大局,有事業心;尊重他人,對人富於同情心;樂於助人,對人一視同仁,處事持重,為人忠厚老實。

其次,注意糾正自己性格上的“誤差”,使自己具有令人喜歡的性格;要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培養熱情、開朗的性格;擴大知識麵,.培養多方麵的興趣和愛好,虛懷若穀,豁達大度;勇於自嘲,樂觀幽默。有些同誌,年輕氣盛,爭強好勝,一聽不同意見就反感,就跳起來。這樣的人,常會把願意和他交朋友的人嚇跑。

苒次,交朋友既要講誠意、誠心,也要有恒心。不管自己和別人交朋友也好,別人和自己交朋友也好,都不會是一拍即合,一交就成。因為,雙方互相之間都有一個選擇和考驗的過程。交友之初,也可能別人不完全了解和理解你,甚至對你有些誤解,但隻要你的確在上麵所述的各方麵有改進,有提高。

那麼,你一定會交到真正的朋友,因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而且經過考驗的友誼才可以稱為真正的友誼!我們應該記住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的生活,離不開友誼,但要獲得真正的友誼並不容易。

它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澆灌,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

朋友遭受挫折、地位發生變化時應取什麼態度?

古語說:同師日朋,同誌日友。人生在世,貧也罷,富也罷,都有三朋四友。所謂朋友,就其本意來說,是以有共同的奮鬥目標,基本上一致的興趣愛好為基礎的,它比同誌多一份親情,比兄弟則多了一些共同的追求。

古今中外,友誼頌歌千萬曲。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尋知音”,馬克思恩格斯肝膽相照共開拓,管仲叔牙榮辱與共長相知。這些友誼佳話所以廣為傳頌,十分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們的主人公都經受住了漫長時間中名利、地位、榮辱、得失、勝敗等各種變故的考驗。他們的友誼才稱得上真正的友誼。

“吾少時窮困時,嚐與鮑叔賈,分財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嚐為鮑叔謀事而大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時不利也。吾嚐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嚐三戰三北,鮑叔不以我為恥,知我有老母也。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這段話中提到五件事,都是說在管仲遭受挫折、處於不利地位時,鮑叔牙如何理解他、體諒他、信任他、關懷他。我們從這樣的事例中得到啟示應該是很多的。相反的例子也不少。如《紅樓夢》中的賈雨村,在賈政得勢時,一副披肝瀝膽,信誓旦旦的樣子,不借低三下四,恭維奉承,甚至顛倒是非,曲意逢迎;而一旦賈家失勢,則翻臉不認人,還要在背後踢上一腳。

就如伺李白詩中說的:“一朝謝病遊江海,疇昔相知幾人在?

前門長揖後門關,今日結交明日改。”在現實生活中出現這種情況,我們隻能從友誼的基礎上去尋根求源,原多半就是共歡樂不能共患難的酒肉朋友或者原本就是互相利用、各打各的小算盤的“錢朋利友”。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的友誼原本就十分純潔,是以政治上互相促進、學習上互相幫助、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關心為基礎的,那麼不論朋友的地位發生什麼變化,友誼的內涵仍舊如初。特別是當朋友遭受挫折、地位發生變化時,必然會給予更多的理解、體諒、關心、鼓勵和支持,使其在困難麵前和逆境中鼓起繼續進取的勇氣。

我們應該記住:困難和逆境也是考驗真假朋友的試金石。但願我們都經得起這種考驗。

當朋友違法犯罪時,你該怎麼辦?

當朋友的違法犯罪行為還沒有被司法機關發現時,要動員朋友主動投案自首,而不應該幫助朋友掩蓋違法犯罪行為,更不應該幫助朋友畏罪潛逃。這是因為,朋友違法犯罪,既已成為事實,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

盡管司法機關一時還未發現,但那隻是時間問題。“想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違法犯罪總是要被發現,總是要去到懲處的。

我國刑法規定,凡是犯罪後自首的,一般都可以從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犯罪較重的,如果自首後有立功表現,也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所以,作為犯罪者的朋友應該清楚,朋友犯罪以後最好的出路就是去司法機關投案自首,爭取從輕處罰。有的人由於對法律的無知和對朋友的盲目的同情,出於“哥們義氣”,一看到朋友犯罪還未被司法機關發現,立即為朋友出謀劃策,想方設法幫助朋友掩蓋罪行,有的甚至不惜對司法機關的偵查人員作假證明或幫助犯罪的朋友藏匿贓款贓物等。

其實,他們這樣做不但不能減輕朋友的罪責,反而有可能使自己陷於犯罪的泥潭,構成窩藏、包庇罪。當朋友的違法犯罪行為已被司法機關偵破,朋友已被依法懲處或判緩刑仍在家裏生活,或判有期徒刑正在執刑,作為犯罪者的朋友,應幫助朋友認罪服法,自覺改造,重新做人。

這裏有兩種傾向需要注意:第一種,隻關心朋友在改造期間的物質生活,甚至想方設法找關係、托門子給朋友高級營養品,而對朋友的改造情況則不聞不問。這種顯然不利於朋友的改造。第二種,鄙視犯罪的朋友,不但對朋友的改造不聞不問,有的甚至要堅決斷絕朋友關係,不再來往。這種做法,使犯罪者體會不到朋友之間友情的溫暖與關懷,很可能失去改造的信心,破罐子玻摔,在犯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顯然,這種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自然,與其在朋友犯罪後想對策,不如在朋友尚未犯罪時,多在思想上進行幫助,特別是對於平時不注意學習法律知識,不懂得用法律法規約束自己行為的朋友,更要一針見血地指出危害性,幫助他樹立法律觀念、道德觀念,使他知道:什麼是道德的、什麼是不道德的;什麼是合法的、可以做;什麼是違法的、不能做。這才是真正的關心朋友、愛護朋友。這樣的友誼才是真正的友誼。

怎樣和青年人交朋友?

青年是社會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寄托在他們身上。培養千百萬青年,接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班是一個戰略性的任務。為了完成這個任務,首先是各級黨政組織要抓青年的培養教育,這是主要的。其次,提倡年紀較大的同誌和青年人交朋友,也是培養幫助青年的一個好辦法。

如何和青年交朋友呢?

必須正確對待青年,特別是要對他們較強的獨立意識有個實事求是的、科學的分析。一個人在童年以至少年時期,對父母的依賴性比較強,雖然有時候也發點小脾氣,鬧獨立性,但總的講,對大人還是“言聽計從”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長到十三四歲以後,開始進入青春期,個性心理開始發生變化,越來越希望獲得一定程度的“獨立性”,想作為一個“大人”的“參與意識”十分強烈。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他”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對包括父母在內的“大人們”,再也像過去那樣“言聽計從”,對人與事大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他們的這些想法、做法,不可能全部是對的,但與過去的“言聽計從”相比畢竟是一種進步,則是應該肯定的。這是和青年人交朋友的一個基本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