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置應天府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因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周曾任歸德節度使,治所在宋州,故升宋州為應天府,為宋朝的南京,作為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的陪都。
說起來這應天一詞,最早出現伏羲時期的《簡易道德經》裏。根據《簡易道德經》記載:“推天說:一無天,二少天,三常天,四順天,五應天,六違天,七采天,八取天,九納天。”這是太昊伏羲以簡易圖推理出的天象。說明人們思想進步的表現,從一切順天發展到應天,應天的意思是響天,人們心裏很虔誠沒有違背天的想法,隻為生活需要而已。
當時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周曾任歸德節度使,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即皇帝位,國號“宋”,即為北宋。趙匡胤既以歸德軍節度使起家,宋州即成為了“龍潛之地”,即大宋的發祥地。真宗景德三年(1006)二月,因趙匡胤曾於乾德元年(963年)受群臣尊號為“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皇帝”,將宋州改名為應天府,此時距宋朝建國已經過去了四十六年。
應天府作為北宋京都之陪都,便是已沾上那京都之光,熱鬧非常,大街小巷內皆有吆喝聲,嬉戲聲,歡笑聲等等以及些雜亂無章之聲,人群則絡繹不絕般湧來,此時北宋中的說書先生十分火熱,講堂下則有許許多多的客人聽台上那人指手畫天,口中唾沫子不斷飛翔,然而時不時則有些客人拍桌應好,周圍之人拌耳一聽,便是斷斷江湖傳聞,令這二十一世紀的奮鬥青年-程誠也想過去湊湊熱鬧,不過,程誠也不是第一次來過這裏,甚至是這的常客,隻不過每次來,都有同樣的感受,但是今日來此並不是看看這繁華錦市,而是有更大的任務!
上次那程誠從那黑衣人懷中拿出一塊暗紫色令牌,不僅發現上麵寫有一品堂三字,背麵左下角更是有應天兩字,摸了摸上麵的金屬,則更是心驚,因為這塊金屬上麵的光澤和細膩程度竟然是出自京都開封獨有的生鐵,要問程誠為什麼知道?程誠這兩年遊覽北宋各地,無聊之中了解了下當地特產什麼的,而生鐵更是開封特產,生鐵則是北宋貨幣上的鐵錢的原型,而上麵所寫些應天,這不由讓他想起應天府,應天府乃是開封之臨都,這些令牌會不會是開封做好則送入應天,要知道用生鐵製造之東西上麵會印有目的地的名稱,除了貨幣以外!
這些線索讓程誠沉思,有沒有可能是一品堂偷偷潛入中原武林建下一個幫派,然後實行他的陰謀,要知道這西夏可是狼子野心,建下所謂一品堂就是為了攻克中原武林,隻不過這隻是他們異想天開罷了!不過程誠也不敢妄自菲薄,連忙前往這應天府,調查所有的武林門派,果不其然,從裏麵他發現了一絲貓膩!
竟然發現應天府中的門派竟然有中興幫這個陌生之詞,不由讓眉頭緊蹙,為什麼從來沒有聽說過!問了問別人,才知原來這中興幫乃是去年剛剛建立的,程誠頓時大悟,突然靈光一閃,眼中劃出一絲明悟,冷笑道:“好個中興幫,取名真是好啊!”
總所周知,西夏京都乃是興慶,實際上還有一個用名,名為中興,這中興則有另一個意思,代表這西夏國永昌永勝,中和興強!嘿嘿,永昌永勝?!可別倒是便滅亡了!程誠眼中閃出一道冷光,雖然這西夏子弟事實上同時炎黃子孫,隻不過西夏狼子野心,長年劃策如何攻克北宋,處處陰險,正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叔能忍叔嬸也不能忍”,生在北宋之地,怎能見得這西夏外族將滿潭汙水往此潑?顯然這是不可能!
這不,程誠易容成黑衣人的摸樣,大搖大擺地走進這應天府,而此次前來的目的唯有一個,潛入這中興幫,然後將其摧毀!為了證實到底是不是西夏人,便打聽了中興幫所顧下的一間茶樓,毫無顧忌地走了進去。
果然,剛一進去,那客棧小二便看見他,對他暗自使了使一個眼色,而便一瞬間換成一副掐媚附和之色討好周圍之客官,變臉可謂之快!但是程誠才不管這些,心中暗自冷笑:正主來了!便上前大步,向他走過微微拍了下他的肩膀,走向那茶樓柴房。
不久後,柴房外走進那位小二,不過此時他全無掐媚之色,而是一臉厲色,那顆頭顱則高高揚起,走向程誠,程誠暗自一緊,便知他居於高位,臉上不經意地露出恭敬之色,讓那位小二不由暗自點頭,傲氣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