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亞曆山大大帝死於誰手(1 / 2)

馬其頓亞曆山大大帝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征服者。他出生於公元前356年,13歲便師從亞裏士多德,從而受到良好的希臘文化教育;但是,這位大帝卻醉心於兵法,跟隨他的父親腓力二世學習戰略戰術。在隨父征服希臘的時候,年青的亞曆山大就指揮馬其頓軍的左翼,全殲著名的底比斯神聖軍團。公元前336年,亞曆山大大帝的父親腓力二世被刺後,他順利地繼承了王位。

在繼承了王位之後,亞曆山大迅速地控製了國內政局,平定了北方的騷亂,鎮壓了希臘城邦的起義。公元前334年春。亞曆山大帶領著他的馬其頓希臘聯軍,穿過赫斯斯灣海峽遠征波斯。公元前333年,在小亞細亞伊蘇城附近把大流士三世率領的波斯軍打得落花流水,並俘獲了大流士三世的母親、妻子。公元前327年夏,利用印度諸國之間的矛盾,亞曆山大占領了印度西北的許多地區。但是,由於當地人民的頑強抵抗以及戰士的厭戰情緒,再加上當地氣溫高、瘟疫流行,亞曆山大被迫撤軍。公元前324年,亞曆山大率領軍隊分別從海陸兩路回到了巴比倫。很不幸的是,在公元前323年6月,英才早逝,他染疾死於巴比倫。人們把他的遺體裝在金棺中運往埃及亞曆山大城的一座宏偉的陵墓安葬。

亞曆山大大帝一生縱橫無敵,他曾率領馬其頓希臘聯軍發起對波斯帝國的遠征,用近10年的時間把東方廣大地區征服,從而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然而,這位縱橫天下的大帝於公元前323年夏在巴比倫突然猝死,這時他正準備著一次新的遠征——征服阿拉伯,而且他當時已經準備向西去征服意大利和迦太基了。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史學家們有許多不同的看法。

第一種看法是他死於惡性疾病,蘇聯學者塞爾格葉夫曾在《古希臘》中提過。在《亞曆山大新傳》這本書中,美國學者高勒將軍認為“亞曆山大南於長期在沼澤地區作戰而染上惡性疾病,在6月13日晚上發作,從此離開人世”。他來不及留下遺囑,更沒時間指定由誰來繼位。

美國專家約翰·瑪爾醫生主要研究世界各地的熱帶疾病,他首先通過曆史資料中的症狀描述排除了之前的曆史學家認為的“瘧疾致死說”。然後他在察看了與亞曆山大相關的一些資料後,發現了一個未被前人注意的線索,並由此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觀點:亞曆山大很可能死於“西尼羅河熱”。資料中有古希臘曆史學家對亞曆山大攻入巴比倫時的一些描述,其中包含一段屬於不祥之兆的細節描寫。書中說他抬起頭,看到空中有一群鳥兒互相啄食,然後從天上掉下來死掉了。

瑪爾醫生將這件事與2300多年後的一個事件聯係了起來。公元1999年,紐約城曾有大量的鳥突然墜地而死——它們都死於西尼羅河熱。大約兩三個星期之後,就有人患上了這種疾病。這點完全符合皇家日記中對亞曆山大病症的描述,而且其他症狀也符合:在亞曆山大生命的最後幾天,他的下半身已經癱瘓——西尼羅河熱能夠引發腦炎,而腦部炎症會影響到人的活動能力。

但是,不少曆史學家認為,疾病中高燒的描述是虛構的,目的是為了掩人耳目,而且有關他被下毒謀殺的傳聞在其死後20多年裏一直廣泛傳播。格利弗偵探的職業思維認為,在調查階段必須盡量廣泛地考慮其他可能。何況那時候的人已經掌握了多種熟知的毒藥,而且有很多人仇恨、害怕、嫉妒亞曆山大,他們會很願意看到他被毒死。

在古代的毒藥謀殺故事裏,就提到了一個馬其頓家族。若想找到凶手,就要去了解死者周圍的人,看哪些人有機會接近和殺害死者。一位名叫安提帕特的馬其頓地區的地方長官被列入懷疑範圍,他可能是毒藥謀殺計劃的策劃者。當時他剛被亞曆山大革職,可能因擔心自己很快性命不保,而暗殺亞曆山大。很可能是這樣,安提帕特讓自己的一個兒子卡桑德把毒藥從馬其頓帶到巴比倫,另一個兒子伊奧萊斯在巴比倫等候,而且他有著絕佳的投毒機會。那麼,亞曆山大會不會成為這個垂死掙紮的馬其頓家族的犧牲品呢?要知道,馬其頓貴族素來以血腥暴力著稱,那是一個充滿了家族仇恨、謀殺和暴力的世界,血腥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時尚。

按這條線索走下去,需要確認凶手使用的是何種毒藥。一位毒藥學專家,借助最新醫療模擬技術了解亞曆山大生命的最後12天中可能出現的中毒反應。曆史資料記載,亞曆山大喝了桌子上的酒不到半小時就感到不舒服。隨後他嘔吐,感到劇痛,說話困難,身體逐漸變虛弱。一些早期曆史學家曾認為是希臘人熟知的番木鱉堿,但毒藥學家認為不然,因為番木鱉堿的中毒症狀很典型:肌肉收縮、下頜僵硬、眼睛突出、後背弓起。而且隻需四五個小時,中毒者就會死亡,而亞曆山大卻是在好多天後去世的。毒藥學專家從大約25種古希臘毒藥中篩選、排除剩到兩三種,其中一種毒性植物叫白菟葵,在亞曆山大的家鄉很常見,根部蘊含著有毒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