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動物秘笈1(1 / 3)

獨具慧眼

眼睛是動物的重要器官。每隻眼睛都是一套設計複雜、精密的光學係統,就像是它們觀察世界的“取景器”。但有些動物的眼睛功能卻非常複雜,相當於偵察兵、計算器和衛生員,甚至還是它們遠走高飛、捕捉食物、尋找配偶、逃避敵人的“雷達”。

雙焦點的四眼魚

在南美洲平靜的河流、沼澤中,無數的四眼魚忙碌地轉動著眼珠子。實際上,四眼魚並非真的有四隻眼,隻是兩隻眼的瞳孔分為上、下兩個部分,能同時看清水麵上下的物體。

犀利的鷹眼

仰望高空,看到緩慢滑翔的鷹,像剪影一樣隻是個黑色的小點。但就算是在1000 米的高空,地麵的田鼠也難逃鷹的利眼。當它發現地麵上的獵物時,會突然俯衝,就像轟炸機投放的炮彈一樣越落越快,準確無誤地襲擊目標。

眼睛多能怎樣?

提起蜘蛛,你恐怕搞不清它到底有幾隻眼睛。大部分蜘蛛頭部的前方有8隻大小不一的眼睛,但也有的是6隻,或者是2隻、4隻,沒有眼睛的蜘蛛也有,不過很少。雖然蜘蛛擁有這麼多的眼睛,但看到的東西卻很模糊,是名副其實的近視眼。

神奇的複眼

蜻蜓的複眼由3000 ~4000 隻小眼組成,它看清一個物體隻要0.01 秒,人類則要0.05秒。蜻蜓巨大的複眼由數以萬計的小眼組成,視力極佳。即使在傍晚,盤旋在空中的蜻蜓也能很快發現池塘水麵上嗡嗡打轉的蚊子。

靈活巧妙

在同一時刻讓一隻眼球不動,另一隻眼球轉動,這對於變色龍來說很容易。陽光穿過叢林照在樹幹上,變色龍的身體一動不動,它在捕食之前要做的就是眼觀六路。它的兩隻眼球分別做著上下和左右活動,速度極快,配合巧妙。

奇特的耳朵

耳朵是重要的聽覺和平衡器官。和人耳比起來,動物的耳朵顯得異彩紛呈,功能多多。形狀有圓的有尖的,有大的有小的,有豎的有垂的……功能有能驅趕蚊子的,接聽超音波、轉向,當做扇子散熱和保護自身安全的……

長耳朵兔

兔子的長耳朵相當靈敏,可以幫助兔子聽到微弱的聲音,並確定聲音來自何處。兔子的長耳朵中有許多血管,周圍空氣的流動還可以幫助它散熱,真是一舉兩得。

蝙蝠“小雷達”

蝙蝠被稱作“小雷達”,它的耳朵就像兩隻功能強大的喇叭,能接收從嘴巴裏發出的超聲波,這樣它就能夠知道獵物或障礙物的位置和大小了。而且它耳朵上的毛還能覺察到輕微的震動,比蝸牛的觸角還靈。如果沒有耳朵,蝙蝠就無法自如地活動了。

長耳跳鼠

長耳跳鼠是耳朵比例最大的動物。它的耳朵比頭部大三分之一。這雙無以倫比的大耳朵帶給了它非同一般的敏銳聽力,使它能夠在夜晚作出精確的探測,是它捕捉昆蟲的有利武器。

耳聽八方

通常狗的耳朵都是豎起來的,一點兒極微小的聲響,它都能聽見。而且狗的耳朵還能轉向,來自四麵八方的聲音它都能聽到。

敏銳的大耳狐

在北非的沙漠中,生活著一種狐狸,因長著一對約15厘米長的大耳朵而 聞名。它們的大耳朵反應靈敏,可以捕捉到獵物發出的細微聲響。它們不是活躍的獵手,多數時間隻是潛伏著,用它們超大型的耳朵聆聽。

嘴大無敵

在動物界中有很多擁有一張超級大嘴的明星。如當河馬張著嘴巴打哈欠時,足足有1米多寬,與世界上任何一種陸上動物相比,河馬的嘴巴都是無敵的。而海洋中以浮遊動物為食的大嘴鯊張開的嘴巴就是一個大過濾器。此外,巨嘴鳥、鵜鶘、蛇的大嘴更是功能獨特。

美麗的大嘴

小巧玲瓏的鳥兒也會長有大嘴巴呢。巨嘴鳥就是一種大嘴鳥,它的嘴巴幾乎有身體的三分之一長,非常顯眼。不過,這張大嘴是由多孔的海綿狀結構組成的,所以一點兒也不重,不會影響巨嘴鳥的飛行速度。

巨嘴河馬

當健壯的雄河馬吃飽喝足的時候,總是會大張著嘴巴四處張望。它並不是在打哈欠,而是為了在雌河馬麵前炫耀自己,好吸引雌河馬的注意力。有時,它也會用露出尖牙的大嘴來警告那些試圖侵犯它私人領域的雄河馬。

大嘴鯊

鯊魚家族個個都是捕獵高手。大嘴鯊是家族中數量最少、最神秘的鯊魚,它有一張足足有1.5米寬的大嘴巴。捕食的時候,它隻需要將大嘴張開,小蝦和水母等就會自動送上門來。

恐怖的食牛蛇

真不敢相信,一頭牛竟然活生生地被蘇庫裏蛇吞進了一半。瘦長的蛇是如何吞下比自己頭部大幾倍的動物的呢?原來,蛇的頭骨構造很特別,尤其是它的下頜是通過方骨連接在顱骨上的,因此蛇能把嘴張到130度左右,而下頜的兩半在頦部有韌帶相連,能左右移動。加上蛇沒有胸骨,體壁能夠自由擴張,所以能吞食比自己嘴還大的動物。

鵜鶘的大嘴巴

生活在水邊的鵜鶘,嘴巴大得出奇,有30厘米長,幾乎等於身長的三分之一;嘴的下方有暗紫色喉囊,這使它看上去有些頭重腳輕。

尖牙利爪

在自然界中稱王稱霸的食肉動物,大都長有一副尖牙利爪。銳利的牙齒和鋒利的爪子是它們捕捉獵物最有力、最默契的武器裝備,有了這兩件利器,再配上風馳電掣的奔跑速度,又有誰能夠從它們的手下逃脫呢?

奪命大白鯊

大白鯊是鯊魚家族中最具攻擊力的一位,它的血盆大口中,有七排鋸齒一樣的利齒,如同七把銳利的尖刀,隨時等待著獵物的到來。咬住獵物後,它的頭部左右甩動,可以毫不費力地把其皮肉切割下來。

利齒短吻鱷

短吻鱷是鱷魚家族中的異類,它的嘴巴又短又寬,而且這寬闊的嘴巴閉合速度特別快,雙顎可以在1/25秒內迅速閉合。任何獵物隻要被它咬上一口,幾乎再也沒有逃生的可能。

神力超人——角雕

老鷹那鋒利的爪子是它從天而降,捕捉獵物的利器。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熱帶雨林中的角雕,它們的爪子比鷹爪還要厲害得多,那兩隻彎彎的利爪,力量竟然是一般鷹的兩倍!

有力的武器

像老虎、獅子這些身高體壯的大型猛獸,在捕捉獵物的時候主要依靠駭人的尖牙和鋒利的爪子,無論是捕食還是打鬥,尖牙利齒都是必不可少的武器。

穿山甲的倒鉤爪

馬來穿山甲可是穿山甲中的“打洞能手”呢,它無須依靠任何工具,隻憑借自己向後彎曲的倒鉤爪,就可以輕易地挖開螞蟻生活的巢穴,或者撕裂白蟻聚集的土堆,狼吞虎咽地飽餐一頓。

尾巴的妙用

看!鬆鼠拖著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多累贅!其實,可別小看了它們的尾巴,那可是它們的看家法寶,妙用多多:可以保持身體的平衡,可以散熱,可以作警告器,可以作武器,還可以當第五隻手用……

神奇的降落傘

鬆鼠用尾巴保持平衡,以使自己不從樹上掉下來,就算掉下來也不會受傷,因為鬆軟的尾巴可以當降落傘用,在落地的瞬間起到緩衝的作用。

馬尾辮與蒼蠅拍

有人說馬兒的尾巴是“蒼蠅拍”,那是一點兒都不假。夏天一到,蒼蠅、蚊蟲成群結隊,聰明的馬兒就左右甩動自己的尾巴來驅趕蚊蟲。

臭氣扇子

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西南部生活著一種十分奇特的動物——環尾狐猴。它們長著一條美麗的長尾巴,尾巴上還有一圈黑一圈白的環,當尾巴高高地翹起時,好像一麵黑白條紋組成的旗子,顯得非常醒目。它們的尾巴還能當臭氣扇用,把身上發出的臭氣扇向敵人。

情感指示器

狗的尾巴可是情感的指示器。見到主人來了,它就豎起尾巴來,不停地擺動;挨了打時,就嚇得夾起尾巴落荒而逃;當遇到生人時,就將尾巴耷拉下來,表示憤怒和抗議。

萬能的舵

鳥類的尾巴,能在飛行時平衡身體、調整速度、改變方向、控製升降,所以稱它為“萬能的舵”。

長著“第五隻手”的猴子

生活在中南美洲熱帶森林中的蜘蛛猴的尾巴長達80多厘米,比它的四肢還要長10厘米左右。這條尾巴非常靈活,可以像手一樣采摘果實和攫取食物,甚至能夠撿起花生一樣大小的東西,因此,人們把它的尾巴叫做它的“第五隻手”。

漂亮的“扇子”

每隻雄孔雀都有一把五彩繽紛的“團扇”——尾屏,遇到危險時,就展開“團扇”並發出“沙沙”響聲,警告或恐嚇敵人;遇到美麗的異性時,就憑借漂亮的尾巴向對方炫耀一番。

皮毛的秘密

哺乳動物的身上都覆蓋著一層密實的皮毛,這層厚厚的皮毛是動物們禦寒的最佳外衣。在漫長而嚴寒的冬季,天然的皮毛大衣可以保存動物的體溫,防止熱量向外散發,同時阻止外部的寒氣侵入體內。即使在寒冷的南北極一帶,皮毛也能夠抵禦嚴寒的襲擊。

皮毛顏色的秘密

為了適應環境的需要,有些動物練出了一手讓皮毛變色的絕招,它們會根據不同的季節,讓皮毛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夏季的雪兔全身都是棕黃色的,到了冬季就會變成純白色。它隱蔽在雪地中的時候,敵人很難發現它呢。

全副裝備的北極熊

沒有陽光的直射,北極的溫度已經降到-35℃,但是北極熊好像一點兒都不在乎,依然躺在雪地裏自得其樂。北極熊當然不怕冷啦,它那件乳白色的皮毛大衣能夠防寒、防潮,就是在雪堆裏睡一大覺也沒關係。

不可思議的多毛龍貓

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龍貓,皮毛非常濃密,它的每個毛孔能夠長出40~60根絨毛,而其他動物的每一個毛孔最多隻能長1~3根,簡直是不可思議!

三防作用

有一些動物身上的皮毛還具有防雪、防雨以及防水的功能呢。水獺全身長滿了細密的絨毛,它在水中嬉戲的時候,水珠隻能在皮毛上滾動,不會滲入皮毛內部。它上岸後,隻要輕輕一抖身體,皮毛就立即變幹了!

節能有高招

烏龜走路總是慢騰騰的;鱷魚長期不喝水,卻依然可以行動自如;還有那可愛的青蛙,即使400天不吃一隻蟲子,也不會失去生命……真是太令人吃驚了,這其中有什麼秘訣呢?

其實這些動物是很注意節約能量的。它們都是有效地利用能量的高手,一起看看吧!

睡覺也節能

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考拉,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夢中度過的。而獅子一天中真正用於狩獵的時間隻有幾個小時,其餘的時間不是發呆就是用呼呼大睡來養精蓄銳。因為減少活動是保持體力,減少能量消耗的最佳方式。

樹懶的節能秘訣

生活在南美洲熱帶森林裏的樹懶,真是出了名地懶,終生把自己倒掛在樹枝上,吃喝拉撒都在樹上解決,甚至死了都保持倒掛的姿勢。其實,這種生存方式使它們的體力消耗極少,對食物的需求也少,它即使一個月不吃不喝也沒事,堪稱節能高手。

節能大師是鳥類

每當秋風輕輕吹拂大地的時候,大雁就要離開北方,排成“人”字或“一”字的隊形向著溫暖的南方前進了。飛在前方的大雁拍打翅膀的時候,會促進氣流上升,排在後麵的小雁就可以利用這股氣流省力地飛行。

企鵝的節能怪招

一看到走路搖搖擺擺的胖企鵝,我們就會擔心它們是否會在冰雪上滑倒。其實,企鵝這種滑稽的走路姿勢是在節能呢。一搖一擺的走路姿勢是最節省能量的步行方式,最適合企鵝這種難免會餓肚子的鳥類!

開源節流的蛇

蛇的耐餓本領十分驚人。一是因為蛇是變溫動物,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來維持體溫;二是蛇類吸收營養成分的效率特別高,一口氣連吞四五隻小白鼠也不在話下,連骨頭也消化得精光,然後將營養成分在體內貯存起來。據說,有一條蟒蛇餓了2年9個月才死去。

駱駝的節能高招

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中,駱駝不緊不慢地前行著。為了適應高溫缺水的環境,駱駝很少出汗和小便,它們的血液中還含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可以保持血液中的水分在缺水時正常循環。

神奇的再生能力

壁虎的尾巴斷了之後,還能長出一條和原來一模一樣的新尾巴。動物這種神奇的再生能力讓人類驚羨不已。其實像壁虎一樣,身體組織能再生的動物都是很低等的,它們細胞的結構非常簡單,新的細胞長成後很快就能恢複功能,而高等動物的細胞生成經過了複雜的分化,結構十分複雜,所以就很難再複製出一樣的了。

自食其爪的章魚

你知道章魚在冬天潛入深海會吃什麼嗎?是自己的腳爪!而且是把8隻腳爪都吃光了才閉眼不動,等待來年春天的到來,因為這時,它又會長出8隻新的腳爪。

有記憶力的海綿

奇妙的是,海綿的再生能力還有記憶的功能。把幾種海綿搗碎過篩,再混在一起,同種海綿仍能依原樣生長,並會長成一個個新的小海綿。

死而複生的蚯蚓

如果將蚯蚓從中間一分為二,它會死嗎?它不僅不會死,還會變成兩條完整的蜒蚓。就算是把兩條蚯蚓分別切斷再連接起來,一條活蹦亂跳的新蚯蚓就誕生了,真是技高一籌。

生生死死的鹿角

鹿角是雄鹿最值得炫耀的資本。不過鹿角不是一生不變的,它會不斷地生長、死亡、脫落,然後再生長。動物世界中,鹿是唯一一種能再生完整的身體零部件的哺乳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