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子星概述
中子星是各類宇宙天體的內含質核,在衰變演化過程中的暴露實體。穩定的中子星,多存在於各類活性宇宙天體之中。中子星,是宇宙天體的本源。在整個宇宙中,由各類中子星原體,形成了各種活性宇宙天體;然而,又是各類活性宇宙天體,增殖和壯大了各類中子星。二者相輔相成,才構成了整個宇宙中,各種層次種類的天體係統。人們現在所能觀測和發現的“中子星”(實際上全部是脈衝中子星),那隻不過是天體衰變演化過程中,暴露出來的部分天體的裂變殘核而已。
各類中子星同各類物質元素原子中的質核,是一樣的,它們都有各自的內部結構。凡中子星的內部,都有一個中心質核,它完全是由正、負中子核對構成的,其天體核荷表現為中性。在圍繞著中子星中心質核的空間軌道上,運行著一個或若幹個(絕對超不過160個)遊離主中子星子核。遊離中子星子核,表現為天體正核荷。因此,所有中子星,都是帶有天體正核荷的。凡遊離中子星的內部,也都有一個中心質核,它們也完全是由正、負中子核對構成的,其天體核荷也表現為中性。在圍繞著遊離中子星中心質核的空間軌道上,也同樣運行著一個或若幹個(也絕對超不過160個)遊離的分立核。每個遊離的分立核,又都各自帶有一個天體正核荷。因此,一顆中子星本身所攜帶的天體正核荷數的多少,並不完全取決於它軌道上的遊離中子星數,而是取決於其內部遊離中子星所內含的全部遊離分立核的總數。中子星是一切活性宇宙天體的原生質核和生長質核。中子星及其內部的遊離中子星以及遊離中子星內部的遊離分立核,按照極性都是呈逆時針(正向)自轉的。一切遊離中子星以及遊離中子星內部的遊離分立核的運行軌道,都是圍繞中心質核呈逆時針(正向)公轉的。在宇宙中,一切活性天體的物理性質和物理狀態,都是由其內部中子星的結構和物理狀態所決定的。在宇宙中,凡存在有多少種物質元素,就必然會存在多少種宇宙天體,同時,也就必會存在多少種中子星。宇宙中活性天體的結構,和物質元素原子的結構,是一致的。宇宙中的中子星結構,和物質元素中的核子結構,也是一致的。宇宙中,各種脈衝中子星、類星體,以及天體衰變演化的其他物質形態,和核子物理中的介子、類介子以及粒子衰變演化的其他物質形態,也是一致的。在它們之間,隻有物場範圍的不同,隻有質能量大小的不同,而絕無物理性質的物質結構上的不同。
中子星具有這樣的一些特征:有超高壓強,超高溫、超流、超導、超強磁場等性質。一顆自轉的中子星,不僅發出無線電波,而且還發出所有類型的輻射和可見光脈衝。它的結構和地球類似,是分層的,最外一層是固體。它的表麵溫度有1000萬℃,比太陽的表麵溫度高1000倍。
中子星是怎麼形成的問題,是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的。現在人們通常所指的,那隻是狹義的,即脈衝中子星是怎樣形成的。
但是,脈衝中子星和中子星,完全是兩個不同質的概念,二者不應該混為一談。中子星,是屬於閉合態活性天體的範疇;而脈衝中子星,則屬於開放態隕滅性天體的範疇。但是,其二者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一定條件下,中子星可以由閉合態轉化為開放態,此時,自由中子星或活性天體,就會向隕滅性天體轉化;相反,在一定條件下,脈衝中子星也可以由開放態轉化為閉合態,此時,天體開放的脈衝輻射消失了,其自身的粒子交變場恢複了,它就會由隕滅性天體轉化成為活性天體。此時,也隻有在此時,它才真正成為下一個將要誕生的新的活性天體的原生質核。因此,脈衝中子星是天體衰變演化過程中的產物,它是隕滅天體在爆發時的剝離殘核,而絕非是內核坍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