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交談(1 / 2)

石墩上麵略帶青苔,再加上剛剛破水而出殘留的水漬,唐正踏上之時感到有些滑,三米左右的間距讓身體強度不錯的唐正跨的小心翼翼。平時練劍帶來的身體控製力讓跟在身後的唐昌禮點頭。

來到湖心島上,藥草的香氣迎麵而來。成片的青陽草被劃分的井井有條,旁邊還有七葉花林林落落的向陽生長。不用問唐正也知道這就是用來煉製養氣丹的。

秀才之前,紫府未開,讀書看書養成的文氣在身體裏自由流動,時日一久會自動消散,隻能起到養身健體的作用,功效也相當有限。養氣丹就是一般士族為家族子弟養氣聚氣的丹藥,養氣丹能夠將平日所產生的文氣引導至紫府附近溫養紫府,在登聖山開紫府的時候會增大紫府空間。唐正之前在唐家是三月一粒,如今是一月一粒。在市場之上一粒養氣丹售價為一兩黃金。一顆養氣丹就可以讓五口之家寬裕的生活一年。寒門子弟的紫府一般都會弱於士族,世家子弟的根源就在於此。

“進來吧!”桐木製成的小屋內傳來洪亮的聲音。

唐昌禮對唐正使了個眼色,率先向屋內走去。

木門隨著二人走進自動打開,當唐正走進屋內的那一步,就感覺猛的一亮,隻是這種亮並非燈具和陽光那般的視覺光亮,而是在內心深處產生的一種堂正敞亮的感覺,這讓唐正的視覺和感覺中小屋產生了略顯詭異的差異。

“父親!“唐昌禮低頭行禮。

“外公!”唐正跟著行禮。

小屋內外風格相近,格外的簡潔樸素,充徹著明朗的風格。小屋內側盤膝坐著一位老者。說是老者也不合適,僅僅看他的外表,須發皆黑,麵色紅潤一副中年人的樣子,出人意料是這種視覺並不影響,見到他的人認為他是一位長者,又是一種視覺與感覺的衝突。

老人嗯了一聲,緩緩睜開了雙眼。眼神平淡中似乎還有絲絲渾濁,隻是當老人目光掃過站定的唐正時,有一絲精光閃過,唐正升起一種被透視的感覺,這種感覺一直徘徊於周身上下,還好穩立紫府中的天圖未有任何異樣。

隨著目光的審視,唐正壓力越來越大,額頭逐漸見汗,卻不能有任何動作。他這個外公名為唐雙序,是唐家自稱為世家後的第二位大學士,也是唐家第一代大學士逝世百年後再次誕生的大學士。唐雙序年少時期的唐家已經衰退,隻能勉強生活在魯國一個小縣城內,家族中隻有一個老邁的翰林,已經處於士族的邊緣,隻比寒門子弟強上一些。如果沒有唐雙序的崛起,或許唐家已經淪落為寒門。

聖道之中除了眾聖世家少有變動,士族的地位是隨著族內文位最高之人所變動。比如一位進士晉級為翰林,會有四條路選擇:

第一條路是入聖院,接受聖院安排,或就任聖道四國中樞,或留於聖院進行聖道研究。

第二條路是進軍方,立於戰場。

第三條路是就任地方,治理一方。

第四條路是專心治學,閑雲野鶴一般,隻是不能蔭護家族。

入聖院是最為佳,但絕大多數都是世家子弟才能選擇。

進軍方是其次,但軍隊的空缺有限,並且優先錄用軍隊內部晉升人員。

就任地方再次,也是多數人選擇的路徑,由於綜合性的限製,一州五郡之內最多容納五名大儒,二十名大學士,這種情況下就任的地方也變得有差距起來。

選擇最後一條路的多為寒門出身,無牽無掛。

不過翰林晉級大學士,大學士晉級大儒都可以重新選擇,隻是仍麵臨激勵的競爭。

而隨著唐雙序驚采絕豔的表現,崛起,不可避免的結仇結怨。唐雙序晉升大學士時,還是隻能選擇就任地方,終於可以將家族遷入郡城。當時雲州臨江郡的一位儒家大學士連同家族一夜之間被屠,而雲州處於混亂地帶,一郡僅有這一位大學士在撐著,一時間臨江郡就處於聖道勢力空白期,急需有人去保持聖道勢力,卻由於上一位大學士身死族滅遲遲無人頂替。一位曾經結怨的州級士族子弟從中作梗,將唐雙序的就任地調到雲州臨江郡。初晉大學士的唐雙序知道事不可為,麵不改色的接受了凋令,魯國朝廷也知道此事不易,為補償唐雙序,派人建立兩儀微塵陣,並將陣法傳授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