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是,這二個戰士在哨位上“嘩拉嘩拉”打了幾大梭子,打了半天,既沒有被敵人打中,也沒有打中什麼人。
問他們看見什麼,他們說聽見有走路的腳步聲。然後就開槍了。
大夥伏擊了半夜,直到天亮,也沒有發現什麼。天亮後,道心幾人到哨位前麵觀察,看有沒有敵人的腳印,因為昨晚下雨,敵人來了,肯定會留下痕跡的。可找遍了周圍,也沒有找到一點有人來過的跡象。
最後終於在哨位右下方三四十米處,找到了一個當地百姓的羊棚。羊棚上彈洞累累,羊圈裏關著四五隻羊,原來是昨晚羊在草上走動,發出了刷刷的聲響,哨兵以為有人上來了,就猛烈開火,虛驚了一場。
這次返回邊境偵察作戰,部隊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必須在預定工作的四個月內,抓獲一個俘虜。這個任務隨著部隊在邊境作戰日子越來越少,也變得急促和強烈起來。
捕俘的任務終於下來了,越境捕俘,這是對偵察部隊最具挑戰的任務。
早在任務下來之前,道心就開始有關這個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了。通過仔細觀察,道心發現對麵邊境約1.5公裏處,有二個相隔幾公裏的小村,小村之間有一條小山路連接,每隔二天就有二個敵人要沿著這條小路從一個村到另一個村去辦事,他們走得非常有規律,二天必然有一次,有時還會多一個人或少一個人,但一般情況下是二個人同行。
在進一步了解了情況後,我們發現,X軍在邊境一帶的防備和道心部隊相比有一些獨特之處,他們基本是極分散地駐紮,大部分哨所或哨位隻有幾個人,有時看見很大的哨棚,其實裏麵也就隻有二三個兵。這也許是他們兵力不足,並且對單兵技能比較自信的一種結果。他們這樣在邊境布防,比道心少了很多兵力,但卻因兵員過於分散,防線相對拉長,對各個哨點的後勤支援也就差了些,夥食又特差,難怪這些哨位上的X軍過不了多久就要補充一下。這反而給道心捕俘任務提供了較好的機會。
幾個骨幹經過商議以後,決定天黑以後摸到敵人哨卡中去,利用敵人戰線太長的時機,俘獲X軍後,立即撤回,一部分部隊在沿途埋伏,阻擋救援和掩護撤退。
商量以後,道心請示副連長和指導員,副連長沉思和很久,對道心說道:“這次偷襲,抓捕俘虜的事情,時間緊,任務重,但是對我軍未來的戰略有很重要的意義。你們這次過去,沒有炮火支援,沒有後備隊,所以要有思想準備。”
那個年代,在邊境作戰,對於道心這些已經司空見慣的人來講,死亡就是回家,道心說道:“放心,我們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了,如果事情有變,權當和老戰友提前見麵了。”
指導員拿出珍藏好久的老燒酒,倒了幾碗,給道心鼓舞士氣,說道:“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今天先和你們喝慶功酒,來幹了。”
幾人談笑到深夜,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道心帶著幾個身經百戰的老兵,趁著夜色慢慢摸過邊境線,其他的戰友左右兩邊,也是進入埋伏地點,等著道心的信號發出,做接應準備。
夜深人靜,前麵哨卡亮著燈,道心還有幾人,在夜色的掩護下,利用石塊土堆還有荊棘,慢慢接近邊境線,後麵是祖國和戰友,是母親和同胞,前麵是敵人和槍口,是龍潭和虎穴,戰場的事情瞬息萬變,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