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評價的應為、能為和難為(1 / 3)

第一節 日本高等教育評價製度的獨特性及其成因

作為高等教育大國,日本在高等教育評價方麵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借鑒和吸取。但是限於篇幅和當前高等教育評價以外部評價製度為主的發展趨勢,本文不得不忍痛割愛,放棄對日本高等教育評價進行全麵分析的當初計劃,僅從外部評價製度這樣一個獨特角度入手對若幹方麵的評價試作深入分析。分析結果主要有兩個方麵,首先來看日本高等教育評價製度的獨特性。

1.日本高等教育評價製度的獨特性

從本文分析的結果來看,日本的高等教育評價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麵的主要特征。

第一、外部認證評價是當前日本高等教育評價製度的主要形式。日本教育最高行政機構文部科學省於2004年出台了有關高等教育評價的新政策,要求所有的大學都必須接受外部機關的認證評價,當然能夠對大學進行認證評價的機構必須是經過政府即文部科學省認可的合法認證機構。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了日本政府加強高等教育評價製度建設的決心,也標誌著日本高等教育評價製度以外部機構評價製度為主這一特征的正式形成。但是在國立大學和私立大學中外部評價製度的發展曆史完全不同。

首先來看國立大學外部評價製度的形成。在法人化之前,日本的國立大學作為政府機構的一部分,政府對國立大學的發展負完全責任,所以政府對國立大學的評價是強有力的行政評價、直接行政管理和行政控製。但在法人化之後,國立大學和政府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政府一方麵通過競爭性科研經費的分配對國立大學的教育和學術尤其是學術發展進行評價和間接調控,另一方麵又把對國立大學整個係統的評價事務委托給大學評價 學位授與機構這一專門的外部評價機構。而大學評價 學位授與機構作為外部評價機構其性質非常特殊,它原是文部科學省的下屬機構,也可以說是文部省(當時)的一部分,名為學位授與機構。後適應政府強化大學評價的政策需求,在內部新設了有關大學評價的機構並改稱大學評價 學位授與機構。在國立大學大學法人化的同時,該組織變成了獨立行政法人。所以形式上雖說是獨立的外部評價機構,但實際上和文部科學省關係親密。這一點難免受到人們的批評,人們懷疑它是否能夠不受外部尤其是文部科學省的壓力影響而對國立大學進行公正的外部評價。大學評價 學位授與機構雖然已經從各個角度對國立大學進行了數度評價嚐試,但是由於大學評價和學位授與機構對國立大學進行的正式評價於去年剛剛啟動,所以對這種評價製度的效果的最終判斷還有待於實踐檢驗。但是明顯的一點是強化國立大學評價的政策和社會氣候已經形成,對國立大學的評價今後隻能越來越強。

其次再來回顧私立大學外部評價製度的建立和發展。在私立大學中,很早就建立了美式外部認證評價製度。負責認證評價的組織為大學基準協會,這是由大學自願組成的大學團體。大學基準協會通過頒布大學基準和進行評價研究等措施戰後規範了日本高等教育發展,在提高日本高等教育整體質量等方麵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其所進行的認證評價實踐發展緩慢。國立大學法人化以前,大學基準協會雖沒有明確限製自己主要進行私立大學認證評價,但是由於國立大學處於政府完全保護之下,沒有接受外部機構認證評價的壓力,所以接受大學基準協會評價的多是私立大學。即使是私立大學,一些名牌私立大學因曆史悠久社會知名度高,對接受大學基準協會的認證評價也不是很積極。主要原因是沒有任何社會力量直接或間接地硬性強迫私立大學接受外部機構的評價,而且大學基準協會的評價結果和政府對大學的評價及財政分配沒有任何聯係。也就說沒有任何強化或激勵機製促使日本的私立大學參加到大學基準協會所進行的認證評價中去。這是大學基準協會和他的美國同行所處社會環境根本不同的地方。國立大學法人化之後,中央政府規定所有的大學都有接受外部評價機構認證的義務。按說這時候該是大學基準協會可以大顯身手的時候了,但是政府在出台有關評價新政策的同時又建立了大學評價 學位授與機構作為國立大學法人的專門外部認證評價機關,大學基準協會這次又和機會擦肩而過,沒有能夠進入國立大學的認證評價市場之中。雖然如此,由於政府規定了所有的大學都必須就受外部認證機構的認證評價,私立大學中接受大學基準協會認證評價的大學越來越多。而且作為曆史最悠久的大學認證評價的機關,大學基準協會在大學評價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確立了它在日本外部評價製度中的領導地位。

上述的大學評價 學位授與機構和大學基準協會這兩個機構所進行的認證評價主要是機關評價,即對一個教育機構整體進行的認證評價。與此同時還存在著另一種認證評價,那就是專業教育課程的認證評價。雖然過去日本的專業課程認證評價製度不發達,但是現在專業教育課程認證評價的重要性越來越為人所重視。不僅大學基準協會和大學評價 學位授與機構正在著手建立專業教育課程認證評價製度,其他認證評價機構也在積極確立專業教育課程認證評價製度。其中現在發展最完善的是日本技術者教育認證機構對工學專業教育課程所進行的認證評價。專業認證製度的存在和發展使日本高等教育外部認證評價製度日趨完善。

第二、大學自我評價和外部機構評價相結合這一特點構成日本高等教育評價的主要特征。雖然現在日本的高等教育評價以外部認證評價為主要特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外部評價完全以大學的自我評價為基礎。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上,①外部機構對大學所進行的評價完全建立在大學自我評價的結果之上;②外部機構在對大學的教育和研究水平作最終評價判定時,不僅要聽取大學一方的意見,並要接受大學對判定結果的申訴。

2.獨特評價製度背後的社會因素

但是,為什麼日本會形成以外部評價為主體,但外部評價要以內部評價為基礎這樣一個看似矛盾的高等教育評價製度呢?筆者以為這主要源於以下幾點因素。

第一點因素,大學組織保守性和大學評價目的的矛盾統一決定了內外評價相統一的特點。這首先和下述的第三點評價的目的有關。建立外部評價製度的基本目的不是要對被評價大學分三六九等,而是要通過外部機構對大學的評價,促使大學認清自己的現狀和不足,從而采取措施以改善大學的教育和研究水平。大學的教育和研究水平的改善隻有通過大學內部人士的努力才能完成,任何外部力量都不可能越俎代庖。在這個意義上,所有外部評價的結果隻有反饋給內部相關人士才具有價值,所以大學的自我評價比外部機構的評價更重要。但是大學作為一個相對穩定和保守的組織,在缺乏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不可能主動進行自我評價和檢查,所以需要一定的外部評價製度督促和約束大學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