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奔赴東北時,展承的媽媽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心裏充滿了憧憬和信心,也覺得廣闊天地,一定會大有作為,一定能夠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好好幹一番事業的。可是去了以後沒多久,她的心裏就充滿了痛苦。她想念父母親,想念自己的兄嫂。不是她不能吃苦,她曾經是連隊裏最能幹的家屬之一,曾經多年被評為團裏的好媳婦,勞動模範。可是,閉塞的交通,惡劣的氣候等等一係列因素,讓她不能真正的喜歡東北。
表麵上,她很堅強,還配合連隊的幹部,做其他職工家屬的思想工作,可是到了沒人的時候,她常常放聲大哭,邊哭邊自己說話,傾訴著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所以她每年冬天的時候都會回老家,展承的爸爸曾經開玩笑說:他們家的錢都用來鋪鐵軌了。可是他並沒有阻攔自己的妻子,他理解妻子對家的感情。
展承的姥爺也想念自己的小女兒,她是那麼的懂事,孝順,他也知道,小女兒在東北並不是在享福。
幾經輾轉,展承的大舅聯係了自己在省裏,市裏的多位同學,終於把展承一家的戶口轉回了老家。當展承的父母接到電報時,全家沸騰了,全連也引起了劇烈的反響。以前,也有離開連隊的,但是每家隻能辦成一個或兩個,也有的人家托人在老家給女兒找個婆家,把女兒嫁到老家。全家的戶口都能解決的,從來沒有過。
離開連隊時,營部的舅舅托人弄來很多木板,幫著展承的父母把所有的家具托運回了老家。盡管心裏充滿了喜悅,可是當展承的父母和姐姐向生活多年的連隊告別時,心裏仍充滿了不舍。出發那天,許多人天不亮,就來到車站送他們上車,汽車開動的時候,展承的父母向那些朋友們揮著手,說會回來看大家,幾乎所有的人都流了眼淚。
後來,營部的舅舅和連隊的好多人都曾經到展承的新家去玩過。
在東北時,展承家所在的農場是國營的,展承一家都是非農業戶口,因此,回來之後,展承一家並沒有回老家的村子,而是去了離老家有六十多裏地的一家養殖公司。
這家公司當時很有名氣,老總很有氣魄,大量貸款經營,公司規模擴展很快,被市裏列為明星單位。經常有市裏的領導,新聞單位來視察工作和采訪,所以公司管理很到位,就連路上也撲了一層細沙,外在給人的印象非常好。展承的大舅就是因為聽了這家公司的名氣,才把展承一家安排到了這裏。
公司集種植,飼養,加工於一體,是個生產一條龍的公司。公司老總知道展承的爸爸沒什麼技術之後,就安排他到農田隊工作,實際上就是每年承包幾畝地,自己管理,然後把收獲的糧食賣給公司,又統一分給了展承家一套住房。
展承的大姐被大舅安排到了離家不遠的另一家國營工廠上班,二姐繼續讀高中。展承也從老家趕了過來,和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