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 伯樂我有,壓榨為主(上)(2 / 2)

幾名家族武將正應在門邊,齊策先拱手:“主上,我今天就領著鑄劍師熏去匠器坊,軍營我就不去了,趕緊開始武器製作為上。”

趙武點頭,他請來的那批老師也齊齊躬身行禮:“恭迎主上。”

走在路上,趙武喚過自己家中的武士首領,隨意的說:“鮒,清,連,我不習慣叫這樣單個的名字,今後我給你們增加一個姓吧,你們都是武士,不如以武為姓。”

鮒輕輕點頭:“主上名叫武,讓我以武為姓,那是我的榮幸,武鮒遵命。”

清默默點頭。連不滿意了,他原先叫做“閽連”,現在已經成為“圉大夫”,所以應該稱之為“圉連”。圉連抱怨:“主,我現在可是圉連,將來我萬一立下大功,得主上恩賜一塊小封地,那我還以武為姓嗎?”

趙武笑了:“隨便你,我隻是現在想把你稱呼為武連,當然,你也可以自稱為‘圉武連’。”

武連笑了:“這算是雙名麼——武連,也很好聽,罷了,我勉強湊合吧。”

武鮒不願意了:“主上用自己的名‘武’給你命名,你這野人,還嘮嘮叨叨說了個不停,不想在趙家混了。”

趙武連忙阻止:“這是氣話,這話可不能亂說,諸位和氣點,和氣生財嘛。”

新來的那些教頭默默跟在身後,他們雖然驚訝趙武的隨和,連下臣在身邊爭吵他都不訓斥與責罰,但這些武士都在列國混過,他們知道最嚴格的封建秩序,所以全都不表態。

遠遠看到這群人,趙氏值班武士打開軍營的大門,迎進了他們。此時,在巨大的校場前,私兵們正在以“兩(二十五人)”為單位吃早餐。那些普通士卒聚集在一起,而高級軍官單獨就餐,他們的夥食明顯比普通士卒夥食好,連他們的餐具都很精美。

趙武當先領著這群人走入軍官隊伍,他老老實實的排在隊伍後麵,耐心的等待前方的軍官取走自己的食物。輪到趙武了,他得到一個瓦罐,一個提籃。瓦罐裏盛了一罐子肉糜(肉末麵粉煮成的肉粥),提籃放著兩張餅子,餅子中間夾了三根肉條,旁邊放了一碟鹹菜。

鹹菜的出現要歸功於管仲。管仲治理齊國,確定了對農民免稅,對商人輕稅的策略,但管仲另一手挺狠:他決定對金(銅)與鹽加重重稅。

金(銅)當時是戰略物資,擱現在的話就是大規模殺傷武器,而鹽則是老百姓每天都要用的生活必需品。管仲通過操控金(銅)的流向,影響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勝負;又通過控製食鹽的輸出,揮舞“製裁”大棒對不服從國家進行經濟封鎖……

後來的人沒有學到管仲的經濟手腕,反而認為齊國又是減稅又是免稅,但僅僅通過控製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就能使政府致富,於是這就成了後來的“鹽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