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人自認教不了趙武,齊策才要從外麵找人。現在晉國各大家族雖然都在竭力搜羅人才,但春秋戰爭頻繁,晉國現有的人才不夠,完全可以從別國找到合適的人才,比如秦國人伯樂。
師偃撇撇嘴,回答:“齊國人就嘴皮子行,當然,我得承認齊國人治國本領也不錯,但齊國打仗的本領隻能叫人齒冷,當年我們打到齊國,他們的國君居然逃跑了,滿國沒有一個敢交手的勇士……
嘿嘿,齊策新這次找到的兩位禦戎居然是齊人。還好他找了一名衛國射手??他說,過幾日便會帶著這些人返回。”
趙武點點頭,馬上又問:“東郭離,有情況彙報嗎?”
東郭離回答:“我們的情況不是小好,是大好。今年冬天,我們的鑄鐵炭爐賣得很不錯,石炭的銷售也極其火爆,也虧了領地屬民過年不肯休息,推著雞公車往新田城運送石炭……嗯,主上的木板也銷的不錯,這年冬天新田城賣出去二十張大床,二十張啊,主上,你能想到一個冬天賣出二十張大床嗎?”
趙武翻了個白眼:整個冬天賣了二十張大床,有什麼值得驚喜的,一個小時賣二十張床才值得高興。
趙武忘了,他現在是在春秋,他那張床是仿造戰車形狀製備,但它的價格卻遠遠超過了戰車,那上麵漆著光亮的油漆,用各種礦物顏料描繪著絢麗的圖案,每張大床賣二十輛戰車的價格,這價格足夠組建一個旅的戰車隊。而組建一個旅的戰車,那是中等以上貴族才能具備的財力。所以,一個冬天賣出二十張大床,意味著至少有二十名貴族,在戰爭迫在眉睫之際,用裝備一旅私兵的錢財購買了一張床。
“絨布呢,怎麼沒提我們的絨布?”趙武問。
東郭離仰起臉來,答:“我們沒賣,宋國君主去世、衛國君主去世,我們晉國的中行伯去世,新田城實在不適合過度喜慶,所以我派人與孫林父聯係,把絨布送往了衛國。”
趙武一聽,興致來了:“衛國執政孫林父與我們聯係了嗎,太好了,衛國有什麼好吃的?”
東郭離搖了搖頭,輕聲歎息,決定按自己的思路繼續說下去:“衛定公去世,新任衛君(衛獻公)在治喪期間居然麵無哀容,也不按禮節吃粗糧、喝水,照樣酒肉不停。定公夫人(定薑)看見後哀歎:‘這個人啊!將來肯定要敗壞衛國,到時,首先受害的一定是我這個未亡人!’
定薑的預言活像懸在衛國人頭頂上的一把刀,衛人明白:他們早晚必有災禍,隻是不知道那衛君什麼時候發作而已。衛國群臣為此無不驚恐。孫林父不敢把貴重家財放在國都。
據說,他已經把財產全部轉到自己的封地,並派自己的嫡子前來我國,與卿大夫交好??齊策認為:孫林父已經預測到了衛國的動亂,他這麼做,是在防備災禍,準備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