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耳中還回響著對方的反問,許久,我才意識到這位哭墳的程嬰還在反複詢問我一個問題:“你從山裏來,才出山嗎,沒有見過其他人?”
我點點頭,嘴裏下意識的用現代的話說:“竟然是春秋,晉國、景公後某年,什麼意思?春秋人不太好相處吧……天呐,我怎麼活下來?”
春秋是什麼時代,《過秦論》中說這是個“弑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勝數”。
也有人說這是個最璀璨的時代,中華文明有一半以上的成語出於這個時代,而中華文化在隨後的幾千年當中,不過是反複重複著春秋時代幾個大思想家的論述。
這是一個孔子、老子、墨子、管子生存的時代。
嗯?孔子、墨子、老子現在出生了沒有?這可是個問題。
我努力回憶著模糊地時代知識:嗯,這時,阿基米德應該已建立了物理學體係,或許已建立數百年了吧。那麼,初中物理學課本上所學的力學、光學等內容,應該完善了。
啊,柏拉圖建立的哲學體係也應該完善。而柏拉圖弟子色諾芬所建立的經濟學、以及他基於希臘雄辯術基礎上所建立的邏輯學也已完成……還有,三角函數、微積分概念誕生。而化學,其體係早在千年前已經出現,但正式的名稱,需等到亞曆山大大帝出生才能確定……
我腦海中拚命回憶著關於春秋時代的一些記憶,卻記不清那些大事的具體年代。或許,我剛才所記得的東西並不精確……當時,身為趙武的我並不知道自己所記憶的曆史知識多麼荒謬,這時代遠比我想像的還要原始——我所記憶的那些希臘曆史人物,他們的祖爺爺還沒有出生。
此時,我耳中聽到對方反問:“公子原先住在哪國?”
豁然間,我一下想通了——這是春秋,這是個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這時代,信息交流基本靠言傳身受。耳朵沒聽到的事情,也許他一輩子也不知道事情的發生與結束。而曆史書中所說的“弑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既是說:這是一個小國林立的時代;也是說:當時的語言文字很混亂。
啊,如此說來,這是個穿越人士最好隱藏的時代,由於信息交流不暢,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根本無法了解五裏以外的人是如何生活,所以,即使一個人裝束再怪異,所說的語言再怎麼詭異,也不會引起他人的懷疑——因為他們不知道外麵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穿越是怎麼回事,記得論壇上曾經討論過穿越的內容,有一個灌水者曾談到“疑似穿越者”公輸班的事跡——這公輸班也就是魯班,曾被譽為“木匠的鼻祖”,他在春秋時代製作了一隻能飛翔的鳥,他父親騎上這隻木鳥後,從魯國飛到了吳國。
如果這段記述是真實的話,那麼公輸班在春秋時代就造出了依靠人力驅動、能飛翔千裏的木製滑翔機,他或許是個典型穿越人士……接下來,他父親的遭遇反映了絕大多數穿越人士可能遭遇的狀況——從木鳥上下來的公輸班父親,被當地百姓當作“妖人”活活燒死。
無數穿越人士前仆後繼穿越到古代,因為顯得與古代人格格不入,大多數被古人當作木柴一類的東西就地焚燒,能夠活下來的隻有那些蔫壞蔫壞的穿越者,他們像鬼子進村一樣靜悄悄的潛入人群當中,不引人注意的混跡在芸芸大眾中,並竭力與這個時代融為一體,僥幸活了下去……
所以,穿越第一要素是:千萬別讓自己不像古人。
不像古人的穿越者,就是古人的柴火。
想到這裏,我平靜的拱拱手,盡量模仿古人的姿態,回答:“幸會幸會,在下穿行整個大山,也不知道在山中待了多久,故此想詢問閣下,沒想到,閣下說的年月不是我們用的記述年月,我竟然推算不出自己在山中待的確切歲月。”
這番話當然是用古代語言說的,但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這個意思。春秋時代的語言都是些單音節字,很簡單,同時也難以理解,為了不與現代脫節,我盡量把古人的語言用現代的意思表述。
對方拱手,繼續詢問:“‘公子’原先讀過書吧?……看公子的模樣,像是讀過書的。”
豈止是讀過書,我讀書讀了十幾年,眼看就要大學畢業了。
聽到對方的話,我點點頭。
對方再次拱手:“公子初來我們這個地方,語言不通,不如在下給你幫個忙,我教給公子這裏的語言,還有我們的文字,以便公子能夠安居下來……隻是我有點小事,也需要公子幫個忙,不知道公子是否願意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