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畫(49)(2 / 2)

此氣不同於真氣吸納的那些所謂花草生機,而存於地之間某種微妙的氣息存在,這便是玉仙師曾經施展過的功法,雖然僅具功法而已。但這些同樣引起了縱橫派的警覺,今日亦證明了大幕司的考量,這便是異端勢力壓製一切的方向。道家所言的地靈氣,便是這種微妙的氣息,不論你自身如何變化,皆會被這種氣息所存在,它可以與三分陰陽之氣共存且不存在任何吸納或者排斥,便是神奇一般的存在。當張少英的一切被破去,聶宸玉坦然問道:“張公子滿意否?”張少英幾步感歎,應道;“七魄神虛一共分為七層,以平凡之身達到如此境地已是我的極限了。”張少英所言屬實,其以平凡之身他幾乎創造了奇跡,能夠達到如此程度亦是鳳毛麟角,古今無人。聶宸玉道:“此氣稱之為人間之氣,也許縱橫派早已發現了端倪。”張少英道:“今時今日所見,短時間內這是縱橫派難以逾越的高山。”聶宸玉道:“超越並不代表永久,我原以為七魄神虛是極致,卻隻是衝之境穩定而成的台階,也許七魄神虛大成之境便是人間之氣敗戰之時。”

禦留香美滋滋的飲著美酒,他竟然都飲的有些醉了。隻聽禦留香道:“人間之氣的叫法麽,也該叫得。可你能完全掌控它嗎?不能,再厲害的人也有極限。就如同七魄神虛,衝之境如此磅礴,隻能打速戰,不能打群戰,除非你不想活了。最終,要回到點透之法上。越往上也許境界更高,但人的肉體筋脈能承受麽?人間之氣我都不敢碰,你們居然練習成法,勇氣可嘉,發揚可讚,心命不保。昊光,無極,無垢,千百年來能到如此地步者皆存於傳,以此打遍下無敵手綽綽有餘,各自留些餘地最好,武學之道博大精深,今日定義不代表以後。”禦留香一番話切中要害,確實,人間之氣道家早就發現了,隻是憑人力難以完全掌控它罷了,連聶宸玉如此身質也隻能達到第三層,這是其身體的極限。這超越一切的存在,最終敗在人之本身上。大功初成的眾人皆需時日來吸納這兩日間所發生的一切。

聶宸玉更明白,張少英所謂的衝之境僅僅隻是一個表象,當其嗅到人間之氣的危機時其便會隱藏內中。縱橫派自東皇時期便知曉人間之氣的存在,於道家叫法稱之為地靈氣,隻是苦於無法完全掌控,僅有些先輩窺視些皮毛。這是需要不斷的犧牲方能窺視,但誰又經得起這樣境界的人不斷通過死亡來窺視其可行與不可行呢?故而縱橫派從一開始便選擇了三分陰陽的穩妥之法,事實證明縱橫派選擇的沒錯。張少英所嗅到的危機與聶宸玉相同,事實證明,人間之氣是可以掌控的,隻需你有足夠的定力。那種情景便似和尚念經,俗人於一旁吃肉飲酒,當你嚴守本心,不貪婪去獲取更多,那麽所能掌握那部分人間之氣便是世間最強之氣。武學大成的聶宸玉與玉織書已有了足夠的本錢來與他們抗衡,合氣之後的無垢沉清,三分陰陽,人間之氣,三者隨意互換,配合三分十二之變化無端,那是一麵遮蓋縱橫派的巨大屏障。雖然人力不多,但縱橫派的一切將麵臨巨大的壓製。且異端勢力準備多年必有後及應對的謀劃,那是武道諸宗乃至於縱橫派所麵對的便是境界高手如雲的異端勢力。這一場對決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武林武學的新方向,意義重大。

嚴格來,縱橫派與雲都隻是信念上的差別,恩怨也隻是那些在爭鬥中犧牲的無數弟子。聶宸玉等人並未隨意離開,他們選擇了自己萃取兩日來的心得,至少出於禮張少英不會直接動手。事實上張少英自始至終並未提出,聶宸玉便確定心脈結之狀於有益,亦有不利之處,這是他們從未接觸過的東西,也許隻有東皇有答案。自圓台待了一日,聶宸玉與晁筠,玉織書三女不斷重新融合功法,不斷蒸騰的真氣昭示著他們在一步步的進入化境,最終停留在自己所處之處功法相同之處,但真氣與內力的變化更強,也許今日的武學成就他們都超過了東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