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章 晨鍾暮鼓 早晚參禪(1 / 2)

三月之後,隆冬季節,大雪紛飛。龍居寺後院一處僻靜佛堂之中,一老一少兩名僧人正在論法。老僧一身灰袍,滿臉滄桑。老僧正是昔年大理寺正卿從瑞,如今法號圓慧。年少僧人雖已剃發,卻並未受戒,正是太子青禾,法號天青。“殿下,山寺不比皇宮,生活清苦。殿下來此,已近兩月,可有所悟?”圓慧悠然問道。“師兄,此地唯有和尚天青,並無殿下。師兄莫要以俗世稱呼,貧僧不敢受之。實不相瞞,一入龍居寺,落去頭上三千煩惱絲。貧僧刹那間萬念俱灰,昔日眾星捧月,如今獨對青燈古佛。每逢夜深人靜之時,貧僧回望洛陽,總是滿腔怒火。貧僧跟隨陛下南北巡視,也曾兩軍陣前出生入死。自問並無多少過錯,卻要被罰來此受過。如今時日一長,貧僧慢慢靜下心來。每每讀經之時,心中似有所悟。師兄當年身居高位,一朝事發,被貶到此地。轉眼間,已十餘年。這十餘年,師兄終日修法,可有何明悟?”太子青禾言到最後,反問一句。

圓慧和尚先起身,來到香案前。恭敬上香,默念禱告一番。隨後回來,緩緩言道:“師弟有所不知,當年和尚被貶入龍居寺,出家為僧。當時謝恩,心中卻滿是不願。和尚當年執掌大理寺,平反過無數冤獄。陛下僅僅因為和尚審訊之時用刑過重,便將和尚削去官職,落發為僧。和尚初入龍居寺,落發那一刻,便知此生完結。再無望重入朝堂,一展胸中抱負。前三年,和尚終日誦經,如同行屍走肉,從未用心看過一字佛經。待到第四年春暖花開之時,和尚在大殿中打掃。一家人進來上香,為首那中年人跛腳。和尚認得那中年人,當年曾是吏部官員。被人誣告,和尚將他抓進大理寺。不由分說,便是大刑伺候。衙役用力過狠,將其右腿折斷,故而其跛腳。此人被關在大理寺牢獄中三年,誓死不肯認罪。期間和尚命人多次用刑,均被他咬牙挺過。待和尚削官,他方才平反,出獄重見天日。那一刻,他見到和尚,並未追究當年之事。他反而告誡和尚,聖恩浩蕩,如此明主百年一遇。待他一家離去,和尚跪在佛前苦思一夜。當年和尚以秉持公義之名,後來漸漸戾氣過重,走火入魔。見人不問青紅皂白,便覺其有重罪,恨不得用盡手中刑具讓其招供認罪。以和尚所犯罪責,若是斬首示眾亦不為過。聖上仁心仁德,才賜給和尚一條生路。自那一日起,和尚洗心革麵,方才一心修行贖罪。”

兩人詳談足有半日,待到日落西山,太子青禾方才回到臥房之中,他畢竟是當朝太子儲君。雖奉皇帝旨意來此代父出家,龍居寺上下僧人可不敢怠慢。似此時,僧人都在做晚課,唯有他行動自如,隨心而欲。太子青禾在臥房之中思索片刻,轉身出去前往禪堂。禪堂之中,主持天一和尚迎上前來,低聲問道:“天青師弟,有何訴求,盡管告訴和尚就是。”太子合掌說道:“主持,不必這般拘禮。貧僧如今並非太子,而是天青和尚。既入寺門,便要遵守寺廟規矩禮法。自今日起,貧僧也要做早晚課,與其他僧人無異。”主持天一聞言略感驚訝,他並未詢問為何,而是雙手合十,高頌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