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宮門外,蘇城低聲叮囑未央:“央哥兒,切不可意氣用事。”
未央點點頭,臉色陰晴不定。
一旁蘇城很是擔心,他擔心未央見太後,一言不合起衝突。
長春宮執事太監過來,引領未央進入長春宮。
見到鳳座上李太後那一刻,未央心如刀絞,娘就是被這女人活活逼死。
緩緩跪地,勉強開口:“未央見過太後。”
太後打量未央半晌,才說道:“初次見你,倒也一表人才。你母之事,非哀家本意,你恨我麼?”
未央慢慢搖頭,沉聲回應:“逼死我娘之人,並非太後陛下,而是那皇位。
未央不敢怨恨太後,若非太後天恩,未央還在那冷宮度日。”
“你明白就好。在坤極宮蝸居二十年,今日出去,見到外麵世界,可有什麼感想?說來與哀家聽聽。”
見太後沒有動怒,蘇城那顆心稍稍放鬆一點。
“回稟太後,外麵與坤極宮相比,大上千百倍。要說相似之處,外麵之人與未央沒有太多不同。
人之在世,總有許多枷鎖戴在身上。天地雖大,無人可隨意去留。”
未央神色淡然,雖是初次來到這種場合,卻不見半點慌張。
“好一句天地雖大。傳言說你在坤極宮終日苦讀,依哀家看來,傳言不虛。
你這樣貌,像極先帝當年。來人,賜座。哀家有幾句話叮囑你。
從今日起,你需認我為母。接下來三日,禮部會有專員陪你演禮。時間倉促,你要多上心。
登基大典就在三日之後,玄武門外舉行。
自那一日起,你便是當今天子,九五之尊。
繼位之後,你可有什麼打算要求?現在說與本宮,若是合理,本宮定會滿足。”
李太後說完,盯著未央,她想看看未央反應。
不料未央臉上無喜無悲,起身再次跪下:“回稟母後,天子亦是人身,忠孝之道,天子應為天下表率。
兒臣忠於社稷萬民,忠於大晉朝廷。太後乃兒臣之母,若無太後,哪有天子?
兒臣願克盡孝道,讓太後安享天倫之樂。至於朝廷正事,兒臣年幼缺乏經驗,凡事無論巨細,皆需母後助兒臣決斷。
兒臣還有兩件小事相求,望太後恩準。其一,兒臣想每月十九前去龍居寺,為兒臣生母上香。
其二,兒臣久居坤極宮,日久生情,不願搬離。”
“你能有如此覺悟,本宮深感欣慰。本宮安排人手修繕坤極宮,未來天子寢宮,豈能破破爛爛?
至於龍居寺,為生母上香,乃是孝道,本宮不會阻攔。今日你勞累一天,早早回去休息。”
待未央等人離開,李太後屏退左右。
山河社稷圖屏風後麵轉出三人,老者須發皆白,精神矍鑠。
老者左邊一人方到中年,相貌威武,氣度不凡,一看便是領兵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