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媽媽好想你”[注],處處響起《回鄉曲》。
曲韻淒惻縈碧空,蒼穹垂淚路人哭。
曲出人應響驚雷,“想家”墨跡染白服。
曲曲呼風卷雨來,風吹雨激禁門開。
台北土香泉水清,台南摘果采芳梅。
煙波浩渺駕輕雲,歸思寄夢夢成真。
一月輕風拋一縷,一路搖情過千門。
望門不入奔秦隴,先祭華夏肇基人:
“胄裔綿衍踞東方,英雄迭起壯國魂。
兄弟鬩牆國土裂,哀我骨肉常離分。
劫難未了聚無日,舊怨不息共沉淪。
願我始祖佐華胄,同室止戈惠黎民。”
遊子祭詞感天地,一字一淚泣鬼神。
黃河息濤江住流,五嶽頷首聽吟謳。
東溟側身翻作雨,欲傾滄海滌離愁。
君不見列岫皚皚冬雲開,
陵前無風卷黃埃。
黃土兩地本同根,枝連體融相依存。
俄頃眼前幻飛龍,海峽騰空去無蹤。
濁浪溪流通閩水,戴雲臂連玉山峰[注]。
七夕牛女鵲橋望,金甌一片愈蔥籠。
注:“媽媽”句:為台灣流行《回鄉曲》歌詞。
注:濁浪溪流:指台灣最長河流淡水溪。戴雲:指福建東部戴雲山,玉山:為台灣最高山峰。
這一夜,是桂家37年來第一次團圓的一夜。也是悲傷、痛苦、無法安眼的一夜。
安葬了桂氏,蘭劍和玉芹來到蒼山坡,找到女兒的墳墓,他抱著女兒的墓碑,傷心地哭
了半天,37年前,他眼看孩子就要降臨人間,可是他被迫離開妻子,離開南京,離開大陸,從此一去不複返,漂泊海外37年,如今他回來了,女兒卻過早地夭亡了!他悲痛地流著淚說:
“我的女兒,爸爸來看你了!爸爸對不起你,爸爸來的太遲了!”
他們在女兒墓碑前放上鮮花,備齋設酒,蘭劍和玉芹揮淚奠祭,哭聲悠遠。
荒山坡上,墓碑前,兩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他們憔悴的麵容,疲憊的身體。
暮色悄悄地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輝的黛色,山上一片茫然。遠處傳來幾聲鴉鳴,如泣如訴,如夢如煙。
悄悄返回故裏的蘭劍和玉萍,消息不脛而走,統戰部、對台辦,登門看望他們,邀請他們觀光祖國的發展變化。當天晚上在京都大酒店宴請這兩位從台灣歸來的遊子。
當蘭劍和玉萍在統戰部領導陪同下走進大廳時,蘭劍驚呆了,隻見玉芹正和一個中年女子從大廳裏迎麵走過來。他還沒來得及考慮,那個女子已經看到他們了。這女子先是一震,隨即走到他們麵前,伸出手,笑著說:“蘭先生,桂女士,真沒想到會在大陸見到你們!”
蘭劍握著她的手,激動地說:“趙小姐,你這是……”
趙小姐抽出右手向前邁了兩步,緊緊抓住玉萍的手,說:“桂女士,你們終於回來了!祝賀你們!”
“啊!沒想我們真有緣分啊!”玉萍握著趙小姐的手說,“我們兩的名字相同,在台灣相識,卻又能在大陸相遇,這種緣分真是世間奇緣啊!”
趙小姐的臉上一陣熱辣辣的,目光裏流露出難以察覺的歉意。盡管她來不及回憶當初那段往事,但是在她朦朧的意識裏還留下清晰的痕跡。
“你是來大陸投資了?”玉萍轉了話題說。
“是的,我們已經初步有了合作的議項。”趙玉平指著玉芹說,“這位是事業有成,技術精湛的桂玉芹女士。”
玉芹看到趙小姐和蘭劍、玉萍如此熱情,心中大惑不解,當趙玉平把她介紹給蘭劍和玉萍時,玉芹反倒為自己和蘭劍、玉萍之間的關係感到尷尬。
這時餘誌林走過來了,熱情地握著蘭劍和玉萍的手說:“蘭先生,玉萍,歡迎你們回大陸來!”
“這位是外貿公司總經理餘誌林!”玉芹說。
趙玉平愣住了,自從認識了桂玉芹,她也懷疑過桂玉芹和玉萍的關係,但沒有想到她們真的是同胞姐妹,此刻,她覺得蘭劍和蘭芹的關係似乎有些讓她感到意外,他們像陌生人,不,不像陌生人,像熟悉,十分熟悉?
“喜事臨門,今天真是大喜的日子,大家既然都是朋友,幹脆合到一起歡聚吧!”餘誌林對大家說。
晚宴間,大家誰也沒有再涉及到相互間的關係,直到晚宴結束,蘭劍才當眾表示要贈50萬美元給玉芹,而玉芹拒絕了蘭劍的好意,這便無意當中點破了蘭劍和玉芹的關係。
晚宴結束後,餘誌林敲開玉芹的門,後麵跟著市委統戰部王雨水部長和蘭劍,當他們出現在玉芹麵前時,在這一瞬間,玉芹臉上掠過無數種交錯複雜、難以言喻的表情。但她很快抑製自己的情緒,微笑著站起來。
“玉芹同誌,今天的巧遇,並非有誰特意安排,應該說也是一種緣分。”王雨水說。
“我對不起玉芹……”蘭劍愧疚地低下頭,停了一會又說,“但是,我並不是一個見異思遷負心男人……”
蘭劍低著頭,他那花白稀疏的頭發讓人感到說不出的悲傷!蘭劍的胸中波濤翻騰,難以平靜。他此刻的心情是喜,是悲、是憂?
“玉芹同誌,請你千萬要體諒蘭先生,台灣和大陸的關係,這是人所共知的。蘭先生沒有錯,玉萍也沒有錯。現在,他們能夠回來,就是一件好事,一件值得慶賀的好事。希望你以一顆寬廣的心,理解、寬容、接納他們。”
“你們放心吧!為了我們的過去,為了海峽的未來,我歡迎蘭劍先生……”玉芹的麵龐掠過一絲陰影。微笑著伸出右手,和蘭劍那冰冷的手握在一起。
“蘭先生,桂玉萍女士,兩岸關係將會有所發展和變化,歡迎來大陸投資,歡迎你們常回來看看,你們的根在大陸啊!”王雨水部長說。
蘭劍熱淚盈眶地握著王部長的手說:“願祝從茲消海霧,照徹昆侖來去路。明年預約慶中秋,月缺月圓共坦途。”
這時王雨水、餘誌林、玉芹、玉萍同時伸出手。
四人齊聲說:“明年中秋佳節,我們一定在南京共賞團圓月!”
2002年4月23日於南京
2004年7月21日改於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