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在看自己小時候的表情動作時,也會感到十分留戀,幾乎在父母講一遍之後就全都記住了。父母可以經常讓寶寶去講述自己小時候的事情,由於他很理解這些照片的內容,所以他會講述的十分順利,還帶著表情和動作去回憶往事。鼓勵寶寶向他的小朋友介紹,向他喜歡的人介紹,可以擴大他的詞彙量和敘述能力。
目的:鍛煉言語表達能力。
(4)猜謎語
明明不知道,
偏偏說知道。
這個小家夥,
實在太驕傲。
(知了)
2歲10個月智力訓練
第一周
(1)學唐詩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①),
路上行人欲斷魂(②)。
借問酒家何處有(③),
牧童遙指杏花村(①)。
①雨紛紛:雨點不斷。
②欲:好像。斷魂:心裏極其愁悶,形容掃墓的人非常悲傷。
③借問:請問,詢問。酒家:酒店。何處有:哪兒有。
①遙指:用手指向遠處。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
釋意
清明節的時候,春雨綿綿地下個不停,路上掃墓的人們非常悲傷。請問附近哪有酒店?放牛的孩子用手指向遠處的杏花村。
詩人描寫了清明節時遠客冒雨行走的場麵,那春雨、行人、牧童、杏花村,組成了清明人們掃墓遇雨的景象。前兩句意境淒涼,後兩句有解脫愁悶的感覺。詩的語言含蓄自然,耐人尋味,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為人民所喜愛。
遊子吟(②)
孟郊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思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③),
報得三春暉(④)?
②《遊子吟》:古時歌曲的名稱。遊子:離家在外作客的人。吟:和“歌”、“曲”相似。
③寸草:小草。這裏比喻遊子。
④三春:指春季三個月,農曆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合起來叫三春。三春暉:是指春天的陽光。這裏比喻慈母對兒女的恩惠。
釋意
慈母的手裏拿著針線,為將要出遠門的兒子縫製衣服。走前的行裝,縫得密密實實,怕的是兒子短期內回不來,在外地沒有人給他縫補。誰能說短短的小草能夠報答得了春天的陽光給它的恩情呢?孩子們同樣無法報答母親的恩惠。
(2)學兒歌
毛毛和濤濤
毛毛和濤濤,
跳高又賽跑。
毛毛跳不過濤濤,
濤濤跑不過毛毛。
毛毛起得早,
教濤濤練跑。
濤濤起得早,
教毛毛跳高。
毛毛學會了就高,
濤濤學會了賽跑。
大貓和小貓
大貓毛短,
小貓毛長,
大貓毛比小貓毛短。
小貓毛比大貓毛長。
(3)學常識——水果
①西瓜。西瓜是圓形或橢圓形,皮是綠色的,瓜瓤大多是紅色,有黑籽。西瓜味甜,水多。
②葡萄。葡萄是一串串的,葡萄粒是圓形或橢圓形,有紫色和綠色兩種。葡萄味酸甜。
③桃子。桃子是粉紅色的,外麵有絨毛,是桃形,味甜,有一個核,核裏麵的仁不能吃。
④山裏紅。山裏紅圓圓的,紅色,裏麵有核,味酸,可以做糖葫蘆、山楂糕、山楂片。
⑤石榴。石榴是圓形的,皮較硬,成熟以後裂開口子,裏麵有許多淺紅色的石榴籽,亮晶晶的,像玻璃的一樣。
(4)謎語:
大姐臉兒美,(蘋果)
二姐一肚水,(葡萄)
三姐露著牙,(石榴)
四姐歪著嘴。(桃)
(5)訓練孩子思維的遊戲
目的:按順序配對。
材料:18張顏色卡片。
玩法:
①將卡片放在桌子上,拿出5張按圖順序排列。問孩子:“你能這樣再擺一排嗎?”
②如果孩子能挑出5張相同的卡片,卻不能按順序擺,則按以下步驟一步步幫孩子理清思路。
“你能找一張藍色正方形擺在藍色正方形下麵嗎?”
“按順序下一個應擺什麼?”
“你有和這張黃正方形相同的卡片嗎?”
“拿出紅色三角形擺在你那一行裏。”
③第二次可讓他獨自完成。猜一猜下麵的兩幅圖是用數字組成的,畫這兩幅圖用了哪些數字。
第二周
(1)大動作訓練
①玩球
2歲後寶寶學會接滾過來的球。後又學會遠方扔過來先落地後反跳過的球。由於球先落地,已經得到緩衝再接球時已做好準備,所以較容易。學習接直接拋球。大人站在小孩對麵,將球拋到孩子預備好的雙手當中,球的落點最好在小孩肩和膝之內,使孩子接球時可將雙手抬高,或有時略為彎腰。開始練習,距離越近越容易接球,反複練習。以後逐漸增加拋球距離可漸增至三米遠。
②跳高
練習跳躍動作,將10厘米高的小紙盒放在地上,讓孩子跑到近前雙足跳過去,反複練習。要注意保護孩子。
③學跳格子
在單足站穩的基礎上,練習單足跳,也可教小孩從一個地板塊跳到相鄰的地板塊。或在地上畫出四字形格子,讓孩子玩跳格子遊戲。
④蕩秋千
帶小孩到兒童遊樂園蕩秋千,跳蹦蹦床、扶寶寶從蹺蹺板的這一邊走到那一邊,或坐在蹺板的一頭,大人壓另一頭,訓練平衡能力及控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