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到底怎麼做呢?首先要考慮小兒是否已具備了接受這種訓練的能力,2歲以內的孩子,手的動作能力,協調能力還很差,而且不易掌握把水含在口中漱一漱,再吐出來的動作,讓他們用小手握住牙刷送到口中,確實強人所難。而2歲以上的孩子,應教會他們漱口,也可以買一把牙刷給他們,培養培養刷牙的興趣,這對以後教他們刷牙是很有好處的。除了教會他們漱口外,家長應定期幫他們清潔口腔(具體方法同前一年齡段)。

學漱口

漱口是能夠清潔口腔的一種有效方法,能較好地保持口腔清潔。民間有習慣用淡鹽水和茶水漱口,有助於口腔衛生,用含氟水漱口(0.1~0.2%氟化鈉溶液)可以減少齲齒的發生。另外漱口時,要教會小兒將水含在口中,閉口,然後鼓動兩腮,使漱口液與牙齒、牙齦及粘膜表麵充分接觸,並可以利用水力反複來回衝擊口腔內各部位,使牙齒的各麵、牙縫、牙齦溝和齦頰溝等處的食物碎屑得以清除。如用含氟水漱口、防止咽下,最好用清水。

長牙後

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父母除了教會他們漱口外,並且應督促他們真正做到早晚各一回,每回4~5次。平時應注意小兒飲食,宜吃粗糙合纖維多的食物,少吃甜膩精細的軟食。因為軟食會減少咀嚼運動,削弱牙麵的自潔能力,甜食有助於細菌的繁殖,不要讓小兒經常吃零食,因為零食使口腔內經常持續性地殘留食物,細菌叢生,易發生“蟲牙”。

另外讓小兒不要偏食,偏食會缺乏某些營養,影響牙齒發育,易得齲齒。讓小兒從小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睡前不吃東西,定期檢查小兒的口腔情況。

齲 齒

人們都知道氟化物可以預防牙齒齲壞,特別是對生活在飲水中缺乏氟的地區的兒童更為重要,為了防止氟的缺乏,定期而反複使用氟是非常必要的。要保護好牙齒,最好每天使用牙膏刷牙。這並不是說,使用了氟,“蟲牙”就不會發生,引起“蟲牙”的因素很多,氟隻是防止齲齒發生的因素之一。但目前世界公認氟是預防齲齒的最好方法。

保護孩子的聽力

耳朵是人的重要感覺器官。聽覺器官有一套敏銳精確的裝置。首先,耳翼把聲音收集起來,經外耳道傳到耳膜,振動中耳腔裏的三個小聽骨,它們把聲音擴大,再傳到內耳。內耳像一部電話機,把聲能變為電能,通過像電線一樣的聽神經傳到大腦神經中樞,這樣就聽到了聲音。這套裝置的任何一個部件發生故障,都會影響聽力。

外耳道及中耳傳導故障引起的聽力下降,叫傳導性耳聾。如有耳屎、耳癤、外耳道閉鎖等,使聲音不能傳人。聽骨有了毛病聲音也不能傳人內耳。內耳、神經、大腦的疾病引起的聽力下降叫神經性耳聾。如鏈黴素和噪聲可損傷內耳,腮腺炎損害一側聽神經,大腦炎可使聽覺中樞失去辨別聲音的能力。

幼兒的耳咽管較直、短而且寬,開口又低,細菌容易通過這個管子進入中耳,引起化膿性炎症,出現耳膜穿孔。因此喂奶時,防止奶及嘔吐物嗆人中耳發炎。要教會孩子一個鼻孔一個鼻孔地提鼻涕,否則會將鼻涕擠進耳咽管。要防治鼻炎、鼻竇炎、扁桃體炎、腮腺炎、腦膜炎,減少中耳發炎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要淨化孩子生活的環境,減少噪聲。家裏的音響音量要適度,特別是不要在孩子房間放高音。在孩子活動時,要注意安全,防止孩子把小粒物塞入外耳道,小心尖銳物紮進耳內。不要隨便使用鏈黴素、慶大黴素等藥物,保護孩子聽力健康。

嘔 吐

這個年齡的孩子,如果嘔吐,首先要查明是否發燒。

孩子傍晚前還好好的,但睡下不久,就把晚飯吃的東西全部吐出來,體溫超過38度,可考慮是發燒。

不發燒而嘔吐,則是孩子的健康有問題。雖然吐了,但吐完後,又若無其事地玩起來,就不用擔心。這或許是隨著咳嗽一起吐出來的,也許是因為吃得過多倒吐出來的,這樣,反而會舒服些。

嘔吐後不發燒,隻是渾身無力識打嗬欠,可考慮是不是自體中毒,如果前幾天玩得太歡,多半是得了這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