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可以在寶寶的飯碗中盛小半碗飯,上麵放一些菜,放在寶寶的飯桌上,讓寶寶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吃飯;告訴寶寶每次用勺盛飯量應少,讓勺中的飯菜都能吃進嘴裏,鼓勵寶寶自己完成進餐,家長不要包辦代替。經過幾個月的訓練之後,2周歲時,就可以學會自己扶碗吃飯,盡管把飯菜灑在桌上,弄髒臉和衣服,但他已經初步掌握進餐技能,在此基礎上,可以把飯盛在飯碗裏,菜盛在菜盤裏,讓寶寶練習吃一口飯,再吃一口菜的習慣,還要不斷向寶寶強化餐具的名稱,如飯碗、盤、勺子等,以豐富寶寶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些小兒一開始學習時吃得太慢,灑的太多,家長可以在一旁喂一些,以免他自己吃不飽,慢慢地小兒就可以自己吃飽了。

孩子心情舒暢

這個年齡的孩子,從早晨8點鍾來到幼兒園,經過4個小時就相當疲倦了。因為在大房間裏同大孩子生活在一起,比起在小房間裏與同年齡的五六個孩子組成的小組所進行的玩耍要格外疲倦。日本的大部分幼兒園是混合保育,不采用小房間製。因此,1歲半到2歲的孩子,會相當疲倦。一般消除疲倦的最好辦法是午睡。午睡在午飯後較適宜。

應讓孩子在午睡室裏午睡,設有午睡室的幼兒園是極少的。采用混合保育,沒有午睡室,由於孩子的個性和年齡差別,午睡時間和遊戲很難協調好。往往是大孩子在房間的某個角落歡蹦亂跳,而小孩子則疲倦得動也不能動了,坐著打瞌睡。如果都按小孩子的標準,都讓睡午覺的話,大孩子就會不想睡而吵鬧。因此,隻有1個保育室,既當遊戲室又當午睡室,是欠妥的。

午睡時應使每個孩子各有各的被褥。最好讓孩子具有能辨認自己被子的能力。睡前要讓孩子排便和換上睡衣。1歲半到2歲的孩子,還不會脫穿衣服。凡是能夠穿脫衣服的孩子,應盡量鼓勵他們自己穿脫衣服。

不能睡午覺的孩子,多半是在家裏入睡前媽媽不守在身邊就睡的孩子。對這種孩子,阿姨應在他旁邊略待片刻,孩子精神一放鬆,也就睡著了。

每個孩子的午睡時間都各不相同。應讓醒得早的孩子悄悄地起來,帶他到午睡室外邊去排解大小便,換下睡衣,穿上遊戲服。所以,午睡前後的工作,1個阿姨是照顧不過來的。

盡管孩子疲倦、情緒不好,但是,隻要他的精力沒有發散盡,往往會好鬥而同夥伴們發生衝突。所以,無論在房間裏還是在室外,都應盡可能給孩子進行充分活動的空間。采用混合保育的幼兒園,把孩子放進一個房間裏,當玩具少時,小孩子總是因為玩具被大孩子拿走而不高興。在院子裏玩遊戲器械時,大孩子總是搶著玩,而小孩子排隊等著,時間一長,也就膩煩了。

現在的家庭育兒,象密室一樣把孩子關在屋裏。而目前的幼兒園保育又是監禁式的保育。由於阿姨人手不足,馬路上車輛頻繁,不安全,漸漸就不采用園外保育了。可是孩子們總是想到園外去玩。為了保持孩子們的良好情緒,課程表中必須安排孩子們到園外散步的內容。萬萬不可忘記這一點,應該向這個方向努力。

1歲半到2歲的孩子還不能獨立。沒有大人跟在自己身邊,心情總是不安。所以,阿姨應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經常在他們身邊。

阿姨要經常處理別的孩子的小大便、準備開飯、整理被弄亂了的玩具和書籍等等。對孩子們提出的什麼要求,總是連連不斷地說:“等一下”、“回頭再說吧”。這樣,孩子就會總是惶惶不安。

孩子學會自理

為了組織一個快樂的集體,阿姨必須十分靈活。如果孩子不能記住“基本習慣”,阿姨就不能自由活動,從而也就無法發揮孩子的創造力。必須鼓勵孩子自己排便、吃飯、穿脫衣服。鼓勵孩子,要經常采取當眾表揚的辦法,但也不要流於形式。阿姨與孩子的關係是人與人的關係,所以,阿姨必須以發自內心的喜歡孩子成長的情感來感動孩子。孩子的自理能力雖然因季節和個人的靈敏程度不同而多少有些差異,但是,到2歲時,孩子都想自己能用匙子和筷子吃飯,以及獨自用杯子喝水。為了使小孩區別哪是自己的餐具,哪是緊挨著他的小夥伴的餐具,最好塗上記號。

對於不能自己吃飯的孩子,一方麵要經常鼓勵他自己吃,同時也要給予適當的幫助。否則,阿姨忙不過來時,孩子會用手抓著吃。如果是溫暖季節,應讓孩子飯前洗手。混合保育中有大孩子時,對其他小孩子也是一種良好的影響。

在5~10月份期間,滿2歲的孩子,應盡量培養排便習慣。開始讓他撒尿和尿完時,都要說:“唏,尿尿嗎?”、“唏,尿完了嗎?”以加深孩子把撒尿說成“唏”的印象。如果在小便過程中孩子開始會說:“唏”(開始撒尿會說唏就不用說了,這裏主要指尿完後也會說唏)時,也要給予鼓勵。隻要孩子在大、小便前後確實會告訴“唏”,就可以不用尿布了。估計到快到大、小便的時候,讓他自己坐便盆。便盆不能是那種孩子一坐上去就掉進去的,最合適的尺寸是孩子的屁股既掉不進去,自己又站不起來的壺型便盆,尿完後把他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