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奧朗則布這種打算,朱顯波也甚為擔心。好在他還沒有完全擊敗印度教徒占領整個印度次大陸。無論是荷蘭人還是明人都是奧朗則布必須在同一大陸之後的事情。大明隻要守住加爾各答和卡裏亥特,外加上錫蘭的科倫坡,奧朗則布就算大力發展海軍,要想有番作為也不是易事。
朱顯波這麼想,駐守卡拉奇的斯內德何嚐不是這樣想,這個時候都是爭取時間將自己的根基在這塊大陸上打牢,再找機會挑撥奧朗則布與對方的關係。
三方就在這種心態下保持這微妙的平衡。法國、意大利、葡萄牙由於自身的實力的限製還是要荷蘭出頭,他們隻是跟風,然後在一些荷蘭看不上的阿拉伯海沿岸城市大力發展。
但是好勝的姚啟聖不會讓他們安寧,由於姚啟聖的觸角意見伸到了馬達加斯加,嚴重影響了西方諸國的海上貿易。忍無可忍之下,荷蘭聯合法國、意大利、葡萄牙趁著姚啟聖的疏忽炮轟馬達加斯加。倉促應戰的姚啟聖在馬達加斯加隻有六艘軍艦,於是隻好率隊撤離馬達加斯加。
憑借著大明軍艦的絕對速速,在敵人沒有全殲之前,姚啟聖算是順利脫離戰線,損失一艘二級戰艦,兩外有三艘被擊傷,水兵損失五百餘人。雖然是敵人偷襲,而且這點損失對如日中天的大明海軍來說算不得什麼大事。但是在姚啟聖眼裏不是如此。
姚啟聖自從出道以來鮮有敗績,何況同為艦隊總指揮的穆友前剛剛立了奇功,而自己原來在陸地上也算是縱橫疆場的大家。到了海軍之後先是做了穆友前的部下。在保克海峽中憑著自己違抗軍命和一點小聰明算是立了功,得意擢升為艦隊總指揮。
但很多人不說,姚啟聖也知道,海軍之中有人對他的郡主駙馬身份有非議,認為他是靠著照顧登上總指揮的寶座的。因而可以理解為什麼姚啟聖寧願被諸國圍攻也要去幹海盜的勾當。他必須立功,必須震服手下人。
而如今他不得已敗退科倫波。不等穆友前派人前來安撫,姚啟聖就立刻上書朝廷,要求朝廷從大局出發立即與盤踞卡拉奇的荷蘭等國海軍開戰,自己願意擔當先鋒。
朱顯波收到姚啟聖的請戰書,沒有立即表示,而是將幾個要員找過來商議一番。
由於馬鈴薯的普及大明國內的災民得到了很好的救助,四處逃荒的饑民正在消亡。國內治安也越來越好,而天津與杭州兩地的造船廠的軍艦已經足夠組建一支新的艦隊了。考慮到奧朗則布正在加緊備戰,準備徹底擊垮南部的印度教徒。
朱顯波權衡再三,答應了姚啟聖的請求。朱顯波明白,姚啟聖這種人屬於猛獸類,你必須讓他在廣袤的草原或者森林裏狩獵,他才會如魚得水。長時間困住他反而會生出更多的異端。有在陸軍作戰的經驗,加上無數海戰的教訓,姚啟聖早已是一名合格的艦隊總指揮了。
1650年春,朱顯波從天津港調派八艘二級戰艦兩艘天津級戰艦和兩艘運輸艦配滿成員增補給第四艦隊。同時第一、第二、第三艦隊各得到兩艘二級戰艦的補充。
得到增減的姚啟聖興奮異常。皇上對他的恩寵簡直羨煞旁人,雖然是地處中間的第四艦隊,卻擁有六艘天津級戰艦和二十二艘二級戰艦和四艘運輸艦,這和第一艦隊、第二艦隊加起來的規模都差不多了。他自己也深知皇恩浩蕩,如果不幹出點名堂來確實對不起皇上和朝廷。
經過近兩個月的訓練和情報偵察,姚啟聖與1650年三月初六正式知會穆友前,他將親率第四艦隊攻打卡拉奇,請穆給予支持、配合。
姚啟聖之所以選擇卡拉奇,除了卡拉奇的地理位置外,那裏還有他的仇人。隻要占領卡拉奇,第四艦隊就名正言順的成為最前線的艦隊,一鼓作氣攻入阿拉伯海灣、亞丁灣才能得以實現,也才能夠重返馬達加斯加。當然這次姚啟聖沒有要求英國海軍配合。
在姚啟聖的字典裏,除了大明和忠於大明的,其餘的都是敵人,雖然眼下英國人和大明關係不錯。但畢竟膚色、人種都不一樣,利益訴求也千差萬別。現在英國人是懼怕荷蘭人,才死心塌地的跟著大明。
穆友前除了提供一些自己掌握的情報外,就是再三叮囑姚啟聖小心行事。畢竟同為前線一級指揮官,不能管得過多,以免引起誤會。
而姚啟聖除了留下副手和六艘二級戰艦負責巡邏科倫坡到加爾各答之間的海域外,就是請求穆友前為自己看家。自己率隊經所科特拉島悄悄的向著卡拉奇進發。這樣的行軍路線讓穆友前也甚為不解,不知道這家夥又要玩什麼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