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羽明知故問,馬明宇則不厭其煩。誰讓華文羽是領導,還是錦衣衛的呢。
“大人,目前經過審訊和對鄭衛兩家的封閉調查,昨日械鬥傷十一人,亡五人,其中鄭氏族人三人,衛氏族人兩人。鄭衛兩家宗主已經向本官承諾,隨時報告傷員病情。華大人你看要不要將這兩家的宗教喚到衙門來協助調查?”
“除了這麼大的事情,兩族宗主難辭其咎,馬大人不必顧慮。速速帶兩族宗族押來問話。”
“下官這就差人去辦。”
馬明宇沒想到華文羽來勢洶洶,聚眾械鬥也不是兩族宗主,按說叫來問話,治他們一個管束不力是沒啥問題的,馬明宇的做法也合情合理。
但換做錦衣衛辦事,即便是將兩人鎖來也不算過。別說兩個普通百姓,這會就是華文羽想鎖馬明宇也不需要什麼理由。
錦衣衛設立之初,乃是著名的酷政。明確說,近於漢武帝時之詔獄。所謂詔獄,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級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詔書始能係獄的案子。漢武帝與匈奴作戰多年,將國家拖入了戰時體製,多用法家酷吏,嚴刑峻法,,漢武帝晚年,詔獄多達二十六所,關押有郡守、九卿一級高官前後達百餘人,牽連對象至十餘萬人。
不過,在漢代,這類酷政依然隻是漢武帝晚年階段較短時期的現象。了解了詔獄的性質,明太祖朱元璋何以要設置錦衣衛也就容易明白了。皇上賦予“錦衣衛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恒以勳戚都督領之……盜賊奸宄,街塗溝洫,密緝而時省之。”
明太祖擔心自己死後,下一代皇帝駕馭不了文武功臣,所以他幾興大獄,假借了若幹由頭,連殺帶整,把輔佐他打天下的文武功臣差不多滅了個幹幹淨淨。這類案子,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如果交給朝官們按法辦理,就有可能曠日持久,甚至定不了案。所以就把這些案子作為詔獄交給錦衣衛辦理。
“侍衛”,本就是皇帝的親兵;“刑獄”,自己可以斷獄;加之“密緝”,則又說明其特務機構性質。漢武帝時的詔獄,仍是由朝官辦案,隻是嚴刑峻法的政策失誤;明太祖的錦衣衛,則以消滅功臣為目的,羅織罪狀,置無罪者於死地。“幽縶慘酷,害無甚於此者,太祖時,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係獄中,數更大獄,多使斷治,所誅殺為多。”
就算本朝一向英明的皇上對錦衣衛的倚重也讓朝中官員有所忌憚,單憑錦衣衛指揮使官居一品就已經很嚇人了。如今華文羽說的隻是將兩族宗主押到衙門問話已經是很和氣了。馬明宇隻能立即照辦。
當然馬明宇更希望鄭雲峰和衛雨皓兩把老骨頭識相,帶著銀票過來把華文羽盡快搞定。於是特意吩咐自己的親信通判薑大人前去督辦。自己則留在府衙聽候華文羽吩咐。
“馬大人,那些犯人都招了嗎?”
“招了,招了,據說是兩撥人在路上偶遇,唉,沒想到事情卻鬧這麼大。要怪隻怪鄭衛兩家積怨太深,幾十年來一直爭鬥不止,本官自上任以來也沒見兩家消停,說起來確實讓人慚愧。”
“馬大人不必過分自責,本官和幾名同僚昨日也做了簡單了解,這鄭衛兩家在開封的勢力確實過大。馬大人為明哲保身,有些事情不強出頭也是迫不得已,本官理解。”
“謝華大人理解,誰說不是呢,這鄭家曆代有人為官,年輕一代中居然有五人做官。這衛家也不差,在京為官的家族子弟比下官官階還高。加上他們盤踞本地已經上百年,本官就是辦嚴格執行朝廷政律也需要仰仗兩個世家的支持啊。”
“發生械鬥事件對馬大人的仕途升遷可是有影響啊,馬大人對鄭衛兩族還熟悉吧。”
“來往過幾次,兩家宗主都認得下官。”
“那就好,一會你囑咐他們一定要妥善處理死亡人員的後事,安撫好家屬。”
“必須的,必須的。”馬明宇聽著聽著就覺得這華文羽心思不在這案子上,這麼說來這血案能夠做主了。不由的喜上心來,連忙驅散隨從,從懷裏掏出早已準備好的銀票:“華大人來此地公幹,人生地不熟,下官本官盡地主之誼好好的為大人接風洗塵,隻是發生此等血案。
大人如不嫌棄就拿著去算作是下官為大人接風。”
聽說過擺酒席接風的,這拿銀票接風的還真是少見,不過有朱顯波先前的交代,華文羽也不曾猶豫,接過銀票稍加推脫就放入了袖套。餘光到處:一萬兩。
“看起來這開封府不錯啊,馬大人。”
“哪裏哪裏。下官久居外鄉,朝中也並無師長提攜,所以一直難以升遷。今日能認識華大人已是萬分榮幸,區區幾兩碎銀還望大人不要見怪。”
“馬大人客氣了。”
兩人見麵次數不多倒也聊得來,這讓馬明宇輕鬆了許多,不一會通判薑大人帶著鄭衛兩族宗主來到府衙。馬明宇連忙起身為華文羽介紹。
“華大人,這就是當事雙方的家族的宗主,華大人有什麼事情盡管當麵質問。”邊說邊使勁朝那兩位使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