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引起全國民眾對議會的強烈不滿,人們憤怒譴責議會的不公平處理。馬克思也感到十分氣憤,他便在《萊茵報》上寫了一係列文章發表自己的看法,文中嚴厲抨擊了普魯士政府的做法,立場堅定地站在民眾一邊,維護了農民的利益。
1843年5月,馬克思來到萊茵省的一個小鎮克羅茨納赫。在這裏,他與童年時代的女友燕妮·馮·威斯特華倫結婚。從此,燕妮成了馬克思的誌同道合、患難與共的親密伴侶和戰友。
1843年秋,馬克思遷居巴黎,籌備出版《德法年鑒》雜誌。在富有革命傳統的法國,他積極參加法國工人的集會,了解法國工人階級的鬥爭狀況,同法國工人運動的領袖和正義者同盟的領導成員建立了密切聯係,還結識了流亡在法國的各國革命家。巴黎的鬥爭生活促進了他向科學共產主義的轉變。
在巴黎期間,馬克思進行了緊張的理論研究工作。他埋頭鑽研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特別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以及聖西門、博立葉、歐文等人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和空想共產主義者的思想。
1844年8月,恩格斯從英國來到巴黎,拜訪了馬克思,這是一次曆史性會見。從此他們開始了前無古人的偉大合作。
1845年1月,馬克思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2月到了布魯塞爾,他開始批判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局限性,寫了《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這個提綱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接著,他又同恩格斯合寫了《德意誌意識形態》。這部著作第一次係統地闡明了唯物主義曆史觀,唯物史觀是恩格斯肯定的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之一。
馬克思在為無產階級製定科學世界觀的同時,還為創建無產階級政黨而積極作思想準備和組織準備。
1846年初,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在工人中傳播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而且他們還積極地參加同盟的改組工作。
1847年6月召開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正義者同盟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馬克思擔任了同盟的領導人,並受大會委托與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綱領。這就是1848年2月正式發表的科學共產主義的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
1848年,資產階級革命風暴席卷歐洲大陸。同年6月,馬克思創辦了《新萊茵報》。它是當時民主運動中唯一代表無產階級觀點的報紙。馬克思通過報紙宣傳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綱領,指導德國人民同封建專製製度作鬥爭,揭露自由資產階級的妥協和叛賣行為,還通過報紙同各國民主派建立廣泛聯係,聲援各國人民的革命鬥爭。
革命失敗後,歐洲各國處於專製統治之下。統治者對工人運動嚴厲鎮壓,逮捕了許多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委員,馬克思一家遷居到英國倫敦。這時他們幾乎一無所有。
1851年夏天,馬克思開始為《紐約每日論壇報》寫稿,可是所得的稿酬仍不夠一家人的開銷。馬克思曾經在給恩格斯的信上說:“我不能再出門,因為衣服都在當鋪裏;我不能再吃肉,因為沒有人肯賒給我了。”
1852年,馬克思在完成《揭露科倫共產黨人案件》這部著作以後,連寄書稿的郵費都沒有。他曾十分幽默地說:“小冊子的作者因沒有褲子和鞋子而被囚禁在家裏,他的一家人過去和現在每分鍾都受到極端貧困的威脅。”
孩子們缺吃少穿,加上不適應英國潮濕的氣候,馬克思剛滿1歲的兒子小亨利·吉多就患肺炎夭折。過了1年,小女兒弗蘭契斯卡也死了。3年以後,馬克思又失去了愛子穆希(原名埃德加爾)。1855年4月6日,馬克思在信中把自己的悲傷心情告訴了恩格斯:“可憐的穆希已經不在人世了,今天五六點鍾的時候,他在我的懷裏長眠不醒了。我永遠不會忘記,在這個可怕的時刻,你的友誼是怎樣地減輕了我們的痛苦。”
恩格斯對馬克思一家的困難處境是十分關心的。為了從經濟上幫助馬克思,使他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撰寫理論著作,恩格斯毅然決定重返曼徹斯特,在“歐門·恩格斯”公司當店員,從事他十分厭惡的經商工作。從這時候起,恩格斯就常常寄錢給馬克思。恩格斯還常常幫助馬克思為《紐約每日論壇報》撰寫、修改英文稿件,有時幫助馬克思把他用德文寫的稿件譯成英文。當馬克思忙著寫《資本論》的時候,恩格斯甚至替馬克思為報紙寫文章。《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這一組文章就是這樣寫出來的。因為署的是馬克思的名字,所以直到1913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發表出來的時候,人們才知道文章的真正作者是恩格斯。恩格斯還常常替馬克思還債,給馬克思的孩子們買禮物和食品,馬克思對此深為感動。他曾在給恩格斯的信中這樣寫道:“我的良心經常像被夢魔壓著一樣感到沉重,因為你的卓越才能是為了我才浪費在經商上麵,才讓它們荒廢,而且還要分擔我的一切瑣碎的憂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