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其他類魔術(3)(2 / 2)

表演時,用棍插入或注入清水都可以。然後,右手迅速晃動,借此分散觀眾的視線。右手乘機一鬆,鉛球馬上墜入瓶底。將花朵拉至瓶口,橡皮圓塊失去壓力便兩下彈開,現出一朵紅花來。

五彩繽紛

表演者拿出一隻玻璃盆來,裏麵滿盛彩色紙屑。從盆裏抓起一把紙屑,又撤回盆中,表示其中並無秘密。然後拿一隻玻璃杯放到盆裏去一舀,杯中盛滿了各種顏色的紙屑。然後,將杯子放在一隻方盤裏。接著,拿起一隻紙套,倒向觀眾交代,裏麵並無秘密,紙套口向下將杯子罩沒。這時做了個“魔術動作”,隨即將紙套揭去,杯子裏的紙屑已經由混雜而變成紅、黃、藍、白、黑五層了,分得清清楚楚。再將這些紙屑倒入玻璃盆內,表明紙屑本身並無變化。

秘密是在一隻夾層硬紙杯上,能不鬆不緊地放在玻璃杯中。紙杯的杯口是封牢的,上麵粘一條2厘米寬的薄鐵片,兩端都凸出杯口外。杯底是空的,另做一個底蓋,蓋中心有一個小線圈,以便將蓋揭去。紙杯外麵塗一層膠水,粘上各色混合的紙屑;杯內分層盛入紅、黃、藍、白、黑五層紙。蓋上底蓋,放在玻璃盆內,上麵用紙屑蓋住。

當表演到用玻璃杯到盆裏去舀紙屑時,右手便將被紙屑蓋沒的紙杯掏出,揭去底蓋,並底向上地將紙杯塞入玻璃杯裏,玻璃杯口則蓋些紙屑,將紙杯口的鐵片遮住。這樣,觀眾以為是玻璃杯裝滿了紙屑。在將紙套套上去時,順嘴吹去玻璃杯口上的紙屑。最後,揭去紙套時,要用手指捏緊紙套,連同鐵片一起捏住,紙杯就隨紙套從玻璃杯中抽了出來。由於紙杯有紙套遮著,觀眾是看不見的。這樣,層次分明的五色紙屑就留在玻璃杯中,完成了這套魔術的變化。

吞果巧出

表演者右手從果盤中取一顆水果糖(或其他小水果),對大家說:“看我把這顆糖吃進去,從頸後取出來。”說著就把這顆糖往口中一甩,展開右掌時,這顆糖真的不見了。此時,右腮幫鼓起了一小凸肚來,右食指往右腮幫一按,左腮幫又鼓起了一小凸肚來。顯然,糖已在口中了。表演者用右食指和大拇指把兩腮同時一按,頭頸一伸,右手往喉嚨上一抹,骨碌地把這顆糖囫圇吞到肚子裏去了。令人奇怪的是,表演者把右手往頸後一抹,右手回到前麵時,這顆糖又出現在手中了。

右手先取一顆糖。對大家說:“看我把這顆糖吃進去。”這時右手指把這顆糖湊近嘴邊。

邊說“從頸後取出來”,邊把右手上的糖移往頸後,暗中把它放在背後頭頸與衣領之間。這樣,這顆糖就不會掉下來。緊接著,把捏攏的右手指移回到前麵,迅速做起把糖甩進嘴裏的假動作,與此同時,在嘴巴張開的瞬間,右手掌往嘴巴上一遮,迅速閉合嘴唇,舌尖立即往右腔壁一頂,右腮幫就鼓起了一小凸肚,觀眾便誤認為是糖含在嘴裏了。為表示真實起見,接著故意頭頸一伸,口水一吞,右手裝模作樣往喉嚨上一抹,表示這顆糖已囫圇吞下去了。然後右手再從頸後把藏著的糖取出獻給觀眾看,表示糖已從頸後取出來,至此結束。

相思雙棍

表演者拿出兩根方形木棒,向觀眾交代,A棒前端左邊有一小孔,孔中有一條繩子,繩子末端縛著一個小絨球。B棒前端自左至右鑽了小孔,左邊有一小絨球。右邊絨球吊在三四十厘米長的繩下。表演者將B棒左邊絨球用力一拉,繩子出來了,右邊的繩子縮進了。表演者對準A、B兩棒吹口氣。拉A棒的繩子,繩子被拉出了三四十厘米,B棒左邊的繩子縮短了。再拉B棒左邊的繩子,A棒的繩子又縮進去了。表演者看出觀眾懷疑A、B兩棒有細線相連,於是,他將A、B兩棒分開,把B棒夾在左腋下,再拉左手中A棒的繩子,B棒左邊的繩子縮進出了。反複幾次,觀眾十分驚奇。

表演者又將B棒拿在左手,將A棒夾在右腋下。這時,B棒的繩子全縮進棒內,A棒的繩子在外。將B棒左邊的繩子拉出,再拉右邊的繩子,B棒左邊的繩子縮進,A棒的繩子也縮進了。表演者將B棒左邊的繩子拉出,B棒右邊的繩子縮進,A棒的繩子也出來了。

表演者將A棒放下,隻用左手拿起B棒,用右手拉B棒右邊的繩子,可B棒左邊的繩子也出來了。將B棒右邊的繩子往裏送,左邊的繩子也同時進入棒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