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有趣的小學(1 / 1)

我叫張曉曉。別人都叫我曉曉,生活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在村裏的小學念書,當時的我,無憂無慮,每天上課下課回家睡覺。第二天早早的趕上老師來之前抄別人的作業,然後上交。老師是隔壁村的,是一個年近50的老頭姓王,我們都叫他王老師。看上去很和藹從不打罵學生。每天都是騎著他的老式自行車到學校。差不多每次都是早讀時間到學校。班裏沒人早讀,和同桌和同學交談甚歡。班裏最調皮的王小二站起來發話了。他說昨晚去山上掏螞蜂窩,那叫一個刺激,差點沒蟄到我。另一個同學上聲應和,別吹了,昨晚你不是早早的就睡覺了嗎?哈哈哈哈......全班都在大笑。

叮鈴!叮鈴!叮鈴!咦怎麼這會讀書聲這麼宏亮了?老班慣用的手法,每次到學校都會按響他那自行車的鈴,像是在暗示我們這些不好好早讀的學生們。老師在走進了教室,讀書聲越來越大。也許是因為他年紀大了,沒有那麼多精力跟一群10歲以下的孩子計較。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課程還挺有意思。村裏的小學就兩個老師兩間教室。因此一個老師帶兩個年級,兩個年級共用一間教室。記得當時的課程是這樣的,周三下午,兩節音樂課。周四下午,兩節故事課。每當到這些課程的時候,四個年級擠到一間教室,在楊老師(楊老師是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還算帥氣。對學生挺嚴厲。)的帶領下唱《團結就是力量》《打靶歸來》....聽他講最最著名的《水滸傳》。當年最喜歡的一段就是武鬆打虎。覺得他好厲害,小小的腦袋瓜裏總會幻想,武鬆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學校裏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勤工儉學,比如幫農民伯伯家摘辣椒,然後給一些費用,就當班費。添補些教具。最有趣的就是上山去撿柴了。YN本就是山地居多,這裏更是山外有山,做飯仍然是用木柴。我們這些小學生自然不是撿柴來做飯。那是用來做什麼呢?當然是烤火用的。冬天的早讀最有意思。全班拿著書,圍著火堆,邊烤火邊讀書。我們當然不會那麼乖,看吧那幾個男同學都把鞋子脫了腳伸的長長的在烤他們穿了幾天的襪子和腳丫,哎呀,,,好臭好臭一股酸臭味漫延。女生們可不樂意了開始數落他們。一陣嬉鬧打趣。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自帶火盆,三條鐵絲安插在廢舊的盆子上。裏麵裝上木柴,上課也可以暖暖的啦。

說到吃的,就不多了。辣條和冰棍,棒棒糖都是極品。每當隔壁村的大叔背著鐵皮的箱子來到校門口,在看看某某同學吃著冰棍享受的樣子,我怎麼不心動?馬上跑回家,問媽媽要了一毛錢。家裏本不富裕日子還算過得去。爸媽從小就比較疼我,幾乎是有求必應。拿著一毛錢,總算可以吃到美味的冰棍了。甜甜的,涼涼的,炎熱的夏天吃上一個真爽!

每天的晨跑依舊進行,有時是在學校的操場,有時是圍著鄉村的路道跑,1234,1234,整齊的口號響遍了整個村莊,也許還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家人。說到操場,操場中間長滿了很多草,除了可以坐著玩耍之外,調皮的我們還會把草結成一個個死結。當時隻是好玩,並未想象到被絆倒的人什麼感受。操場周圍種滿了常青樹,很適合躲貓貓。學校前麵是花壇,裏麵種滿了菊花,雞冠花,太陽花等等,教室後麵是老師的菜園。整個校園看上去是那麼的和諧。那麼的寧靜,那麼的快樂。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無所謂成績好壞,無所謂考試結果如何。這對學生來說是多少幸福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