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鬆,隰有遊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手中舉著詔書的扶蘇公子看著詔書上那些小篆和下方哪些刺目的紅色印璽,心中一片的悲痛。
“父皇真的要我死,真的是父皇要我死嗎?”他心裏此時沒有對那些誣陷罪名有一絲的辯白,隻有父皇宛如眼前的音容笑貌。
這首山有扶蘇從他的口中不停的傳出,讓他好像聽見父皇的當年教誨聲音。眼中不停地滴落著悲傷的眼淚,進而嚎啕大哭。數年在邊疆勵精圖治,艱辛磨練,就是為了改變父親認為自己的婦人之仁,可是當自己準備讓橫掃六國的父皇天心大悅之時,等到的卻是始皇帝一紙賜死詔書。
隨之而來的竟然是幾十萬赳赳老秦大軍圍困,還有“為人不孝、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上書直言誹謗等數以罪,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這一刻扶蘇覺得自己的心一下子從九天之上跌落在黃泉之下,看著麵前的小黃門,扶蘇抽出了腰間懸著的青銅寶劍。
前方那些宣旨的騎兵隨著寶劍扶蘇寶劍抽出的聲音,也猛然的抽出了自己的佩劍,後麵的弓箭手也張開了自己的弓箭。扶蘇身後的那些親衛也拔出了寶劍,一陣陣兵器出鞘聲不停響起。
大將蒙恬看到扶蘇寶劍橫亙頸旁疾撲而上,伸手緊緊的握住寶劍鋒利的刃鋒,顧不上手心傳來的劇痛,大聲說道:“公子不可,這詔書有詐?”扶蘇怒目相視說道:“蒙將軍,難道沒有聽過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乎!君要臣死,父要子亡,豈有詐乎?”身後那些上郡邊關守衛們也在旁邊大呼公子不可。
蒙恬縱身跪倒在扶蘇的前方說道:“公子,始皇帝在外巡視,委任公子領兵幾十萬戍守邊疆,可見您在始皇帝心中的地位。今日卻突然降詔賜你我二人自盡,其中必然有詐。公子何不上書,弄清楚之後吾當陪公子一死了之?”
扶蘇看著蒙恬,又看著前方劍拔弩張,大聲的說道:“上書,有這個必要嗎?我老秦子弟自相殘殺嗎?今四方天下初定,我等若是自相殘殺,哪肯定會天下不安!我意已決,王將軍,你將我等身體交予父皇安葬在始皇陵中,扶蘇永遠為父皇鎮守邊疆!”
青銅劍劃過扶蘇頸部,隨著一大捧鮮血和一片公子的痛呼聲,扶蘇的身體砰然倒地。蒙恬看著倒地的扶蘇心中大痛,看著宣召的使者說道:“蒙恬不服,我要見始皇帝!”
那個使者看到扶蘇倒地,看著蒙恬說道:“始皇帝認為你不忠,不糾正扶蘇的錯誤,你還是自盡吧!不要再讓陛下發怒。”蒙恬看著四周感到一片的昏暗。
使者把詔書遞給了副將軍王離,對王離說道:“上郡今後就歸你防守,扶蘇公子的屍身我要帶回去複命,還有蒙恬,你下去整隊吧!”
王離稱諾而去,使者已經叫過幾名親衛,幾名親衛很快領命而去。使者也開始把扶蘇的身體裝進帶來的楠木棺,讓蒙恬坐在囚車之中,朝著鹹陽方向而去。
上天似乎也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慘劇,突然間就開始下起了瓢潑大雨。泥濘的道路也讓這些押送的騎兵不堪重負,已經有騎兵解下了身上的鎧甲,前方的使者也不願意理會。此刻的使者已經充滿了興奮,作為胡亥的門客,這次冒著被殺的危險,他終於完成了這個使命,想著回去之後胡亥公子的賞賜,他就覺得眼睛直冒星星。
他卻沒有發現身後麵一個騎兵已經來到了他的後麵,當他覺得窒息時想到了兩個字“滅口”。他醒悟的有些遲了,結果就是葬送自己的生命。
騎兵們似乎都見怪不怪了,蒙恬看到那個死了的使者時也醒悟了,看來那詔書真的有詐,可始皇帝的玉璽就明晃晃的蓋在詔書上,始皇帝遇到不測?可惜已經不容他多想,在路邊係好了馬匹的騎兵已經來到了囚籠前麵,舉起了明晃晃的寶劍。
當扶蘇自盡的消息傳到李斯和趙高手中時,兩人壓抑不住心中的狂喜,立刻找到胡亥,開始商議著他們的下一步計劃。
胡亥看著兩人說道:“現在我們要立刻回去鹹陽,可是父皇的屍體已經開始發臭,如果讓人發現的話,我的那些哥哥們就會鬧事的。”旁邊的趙高卻出了個餿主意。
“不如買些鮑魚讓腥味遮住臭味如何?”李斯此時隻是點頭稱是,絲毫沒有了丞相的智慧。於是大批的鮑魚被放在韞轅車{一種帶有窗子可以臥的車,開之則涼,閉之則溫,後多用來做喪車。}用鮑魚的臭味來掩蓋屍體的臭味。
在丞相李斯和中書府令趙高的計劃下,胡亥急速的趕回鹹陽。於是天下大驚,六國遺民雀躍大呼,在鹹陽宮中上演了一幕幕匪夷所思,荒誕離奇,讓人目瞪口呆的鬧劇,貌似強大的大秦也開始分崩離析!
蒙恬猛然用力扯開了那輛囚車,那些騎兵本來打算殺掉蒙恬,看到這番情景都有些發愣。大雨中蒙恬雙手竟然扯開那用青銅水澆鑄的牢籠!蒙恬卻雙手舉著鐵鏈一下子就絞住了騎兵首領的脖子,兩手用力絞斷了他的脖子,然後把他扔向了那些騎兵,自己卻向一旁黑暗中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