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那群嚴肅的專家顯然是無法明白其中美妙樂趣的,反而像是怪叔叔一樣打量著眼前的世界,恨不得扒光衣服,看到裏麵的真實樣貌,心想不禁為東銀河公司出品,先不說模型的還原程度,光是海量真實數據足以讓他們看上幾年不會感到疲倦。
他們平時是接觸不到這些數據的,這些數據何其機密,一旦擴散能夠輕鬆知道每顆星球的軍事基地的位置,民眾們的內部矛盾焦點,經濟薄弱點,資源保有量,從而對症下藥,最後覆滅一個文明,肯定無法隨意泄露。
虛擬世界的時間流速大約為現實的10倍,這便是沙盤的優勢,希爾薇能夠更便捷的為曹川指出眼下中樞區麵臨的幾處星區規劃的矛盾所在——
“EG0489990恒星係,目前處於空間風暴影響中,外麵的飛船不願進入,內部飛船難以出去,星球發展持續蕭條,恐怕會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後被廢棄。”
“EG0525020恒星係周圍,資源供給量過於充裕,物價水平低,工廠開工率低,致使該地區的實業發展艱難。”
沙盤推演能幹的事情很多,比如說研究貿易圈,工業體係布局,文化分布,社會風氣演變,解決不少問題,而眼下他們當然不是要用來幹這個事情,而是解決星區規劃的問題。
專家們參與進來後,被允許不斷的設置某些變量條件,扭轉社會的發展趨勢,不過不能同時設置多條,會擾亂效果的追根溯源,他們不得不每次討論出1條後,提交給希爾薇讓她負責實施。
沙盤推演的過程變得冗長,是個不斷嚐試,不斷驗證的過程,在曹川眼中逐漸變得無聊,可他還是會時不時關心下。
轉眼過去兩年,希爾薇在幾十名專家的協助下,驗證了不少星區規劃的基本理論,比如說公共設施的典型布局,不同類型星球的合理空間布局方式,星球與星球間的聯動效應等等。
升級版本的星區規劃理論愈發詳實起來,要不是那群古板的專家還覺得有些不滿意,希爾薇打算應用到現實對中樞區的發展做個規範了。
又是8年,希爾薇才算是掌握完整的星區規劃理論,她掃了眼此刻的中樞區,那些出毛病的星球,心中驟然間浮現出的從規劃層麵的理論解釋,她快速的在星球上打上一個個的標記,這意味著不管是以後東銀河公司和開拓者開拓該星球,還是市長,都得要關注這些信息,這些懸在他們頭頂上的東銀河公司施加給他們的要求,備忘事項,唯有遵守,才能確保在自由的開拓前提下,各個星球間的發展不至於亂套。
曹川則是見到這些年中樞區的星球數量增長到6000顆,星球數量增長到原先3倍,問題反而跟先前差不多,意味著希爾薇控製住星區規劃的問題,自己不用過分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