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1個月,EG0456400的Bd星的表麵,大型工程車在星球表麵鑽出20座的礦井,礦井中包括使用量極大,滿足星球本地消耗的褐鐵礦,綠鉛銅礦等等,也有散發出強輻射的不穩定超重元素礦藏。
隨後的,曹川直接在軌道空間上利用現有材料,建設起一座規模1平方公裏的小空間站,可以供大約1000人居住,供10艘左右飛船停泊。
星球就這樣對外開張,作為鄰居的趙勝強恰逢造訪著周圍恒星係,見到EG0456400發展如此迅速,不免表示驚歎和佩服。
在曹川眼中,這種速度根本跟烏龜爬行差不多,如果資源足夠,人類能夠在不超過50年時間內將1顆星球改造到鈦星要塞的程度。
英格諾森就顯得比較直接,他早已在之前的洽談中和EG0456400的Bd星市政府簽訂貿易協定,雙方會通過協定保證每年固定數量的資源供應,他直接用飛船帶走5萬噸資源,幹淨利落把相應的款項打入到市政府的賬戶中後離開。
EG0456400還不夠繁榮,無法吸引逐利的恒星間貿易公司的光顧,這也是大部分星球開拓初期麵臨的問題,尤其是那種無法自給自足的星球,必須得靠自己大額投入,可是又可能由於種種意外,結果投入打水漂。
曹川下麵1個月的工作還是努力的開拓,話說回來,其實這種程度的開拓對他來說是有些無聊的,太過的按部就班,要是可以為什麼不幹脆把星球炸掉呢?變為小行星帶以後,開拓的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唯一的缺點是沒有持續性罷了。
可惜的是,他想要後悔都來不及,等到第二周的來到,星球上迎來首批移民,這批移民大部分是相對普通的民眾,他們大都沒有開拓者那樣子的能力,膽量和財力,因此就算是注冊為開拓者要從最基礎的階段起點,比如說飛船的船員,比如說市政府的普通人員,有時候還未必有當普通移民來得好。
起碼的,現在開拓者為了招攬移民都在竭盡所能,把他們當作是“上帝”一樣對待,而不是競爭者。
400名移民是維持星球後續小社會運轉的最基本單元,包括3名工程師,接受高等教育的他們懂得維修複雜的無人單位,懂得該怎麼合理安排礦藏的開采工作;其次是300名無人單位操作員,他們每天的工作是操縱無人單位,看護好各自礦井的運轉;還有100人負責種種的閑雜事務,比如說維持秩序和安全的安保人員,負責對外的外務人員,協調移民內部的政務人員,為星球上的民眾提供心理谘詢和醫療服務的護理人員等等。
來到EG0456400的移民不會將此處當作是家,他們如同常年漂泊在海洋上的海員,很明白這是他們的工作,而在大陸上還是有著自己的家庭。
每個星球市政府允許根據星球自身情況製定休假製度,比如說EG0456400,所有人的標準是每周工作6天,休息1天,隨後每隔2年會享有1年的長期休假。
這樣子那些民眾們要麼可以選擇跟其他移民輪班,要麼搭乘航程三周的飛船回到臨近的人類聚居的星球上去,跟他們的家人團聚,或走親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