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歸來,曹川神清氣爽,看起來自己一個人的腦洞終究無法和全人類腦洞媲美啊。
他坐下來,思維意識接管1台量子計算機,一條條新技術目標自動羅列在上麵,簡直像是為東銀河公司未來幾百年的發展提前準備好似得。
再是完善這些技術,於是要用到規則模擬,比如說距離他們挺近的技術無疑是暗能供能技術,不再是輸能,而是供能,意味著暗能供能本質上是聚變能的競爭對手。
暗能供能有什麼出現的必要嗎?眼下看的確還沒這麼重要,恒星能源足夠的豐富,就算是建設有躍遷通道,巨型能源汲取站的地區,恒星的聚變能原料消耗不超過0.01%,遠沒有到枯竭的時候。
暗能供能還是有兩樣出現的理由,第一它蘊含的能量總量是恒星能源總量的100倍,並且能量密度更高出幾十萬倍,算得上是人類的終極能源;第二是虛空世界,尤其是星係間相隔的100萬光年漫長距離,期間不會有任何恒星存在,唯有暗能供能才能保證飛船的持續運轉。
並且,暗能供能的科技樹距離他們不遠,緊跟在暗能量觀測,暗物質材料,殲星炮,暗粒子,暗能網絡後,算不上什麼大挑戰,曹川便從它起規則模擬。
第二項技術是原子機器,早先的時候,原子機器恐怕還不會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可是隨著曹川發現,原子機器恐怕是通往第四世代機甲與第四世代無人單位的必經之路,它的重要性瞬間被拔高。
運用原子機器的話,無人單位的綜合性能將全麵優於人類與完美人類,如果把無人單位當作是“生命看待”,意味著它們是更為高級的生命。
當然這點不奇怪,說到底碳基生命不過是一堆分子機器(基因片段)堆砌的結果,唯有的漏洞是出於成本緣故,大部分第四世代無人單位不可能完全由原子機器構成,最多關鍵元件是的。
另外,原子機器同樣是第四世代外骨骼裝甲的關鍵組成,雖然還能被用在工業生產,民眾生活,構建起一個原子機器的世界,相比較它同兩大超時代工程技術的嚴格前後關係,對整個工業,生產體係的阻礙就沒這麼明顯了。
第三項技術是相位推進,它是第四世代宇宙飛船的前置技術,之所以需要它,那是迄今為止全部的宇宙飛船是靠噴射物質,產生反作用力航行起來的,對於大型飛船而言,不可能有這麼多的物質用來推動;其次,由於物理定律的限製,隨著飛船的速度達到25萬公裏/秒以上,這個常規空間的極限速度,會讓噴射推進的方式愈發低效,再進一步加速。
相位推進技術不同,簡單的來說,它並非使用物質去推動的,而是根據相位定律,通過引力反複幹擾空間,飛船相對於宇宙的絕對坐標發生位移引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