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永恒社會模型(2 / 2)

道協開拓的北極星F上有著不下10萬的道士,道童,哲學研究者,宗教愛好者,信徒,每年消耗的物資是個天文數字,還基本上全得靠道協自己倒貼。

說到底,道協需要一個自給自足,穩定的持續的小社會,從而不需要外部的收入便可以養活自己,這也是曹川曾經考慮過的問題,作為對於人類新的社會製度探索解決方案而出現。

起因便是人類開拓星球的速度隻會越來越快,宇宙中不可能每顆星球都具備開拓價值,並且,人類是不願意動輒摧毀星球的,將之掠奪用於供給其他星球開拓用。

而強行開拓結果是入不敷出,那麼除非有東銀河公司引導,否則的話,民間的星球開拓熱情必將迅速的降溫到冰點,再沒有對外擴張的動力,人類重歸裹足不前的窘境。

因而要解決問題,其中一個辦法同樣是在星球上建立自給自足,穩定的持續的小社會。

或許經濟體量不會大,技術不會過於先進,卻能讓人類很好的在星球上繁衍下去,延續10個世紀,100個世紀,配合星球意識,甚至永恒存在。

這樣的社會製度其實過去存在過,比如說種姓製度流毒的恒河國,比如說夜兔國的前身異族統治號稱封建王朝巔峰的大清朝,許多人當然明白這樣的製度有什麼問題——一旦有外力的強勢介入,那麼所謂的永恒不過是笑話罷了,但是對於現在,外力唯有可能是東銀河公司,他們又怎麼會摧毀自己建設起來的製度呢?

如果說東銀河公司內部存在這樣一批永遠落後的星球,那麼便可以解決掉大批垃圾星球的開拓問題,那些熱愛生活的普通人想必會非常喜歡這樣的生活,包括追求天人合一的道士們,和尚們,神父們,阿訇們,乃至是20世紀後誕生出的自然保護者,可持續發展主義者,去工業化支持者都可以在這些星球上找到存在意義,順帶給東銀河公司小小的稅收,如果有人才期望見識外麵的世界,照樣能把他們引渡出去。

曹川將這種社會製度命名為永恒社會模型,作為模型說到底是種理論,要根據星球的實際情況,推算出星球可以供維持的人口數量,具體包含什麼產業分布,技術的上限是多少,要保持什麼樣的社會風氣,彼此間完成協調,形成如同大自然的生態圈的事物存在。

他向李放鶴介紹著自己的思路,這位道士果然很快明白過來,畢竟在道教的教義中,有著比如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的思想,都是跟他訴說的理論有著契合點的。

永恒社會模型基於星球,為了保證資源的持續孕育和消耗,社會的穩定與循環,通常無法無限的擴張,永遠受限文明科學技術的天花板,永遠落後於傳統的掠奪星球資源的社會製度,真的想要擴大,多開拓幾顆星球便可以,僅僅是相對低效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