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無人飛船,或者把人冰凍起來,說不定會讓飛船的加速度和速度極限進一步增加,這樣子,前往其他恒星係的話,可能會被壓縮在50年內了。”
曹川腦海中已然被無數的方案所充斥,甚至迫不及待的想要再嚐試一下,可是也知道這麼玩一次的成本比較高,沒有必要的話,自己還是別這麼燒錢。他擺擺手,安慰著所有人,不管什麼科學技術,都不是一次性成功的,他們如此輕鬆的取得這樣的成就,足以自傲,不必有任何的心理負擔,他們的目標是持續的完善,直到把一係列的相關技術全部琢磨透,時機便會成熟。
“再是聚變造物技術…”下麵一項技術在曹川看來是一項比較有趣的技術,或者說會是一項價值幾十億的燒錢科學實驗,他知道不少科學家甚至做夢都想著做這麼場實驗,實驗本身最多可以帶來一些論證結果,給予一些啟示,但是他知道,這項技術等到成熟起來,或許是無數超時代技術的前置條件。
比如說恒星再造技術,這樣技術的價值絕對不是什麼提供能量,畢竟恒星燃燒釋放出的能量雖然驚人,沒有辦法將之充分搜集到,意義並不大,關鍵在對生態環境改造上,想想看,如果把木星點燃,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好幾顆星球可能都將變為宜居星球,這是多麼大的價值?
比如說高效能的物質能量轉換技術,這樣子,人類想要什麼元素自己造就可以了,對於他們而言,行星上的資源已經基本沒有價值,他們想辦法把一顆顆恒星的能源汲取過來,直接轉換出自己想要的物質,便可以解決他們一切需求。
想辦法努力鼓撓著,再是叫上孫瑞祥,對於顧問先生送了科學神教這麼個大禮,他受寵若驚,不知道要怎麼擺放才好。
“要是有辦法製造出一個可供觀賞的人造太陽就好了…”孫道長建議道,“這樣子展示效果比較棒,同時,信徒們將親眼目睹聚變過程中,原子層麵產生出多種多樣的基本元素的細節。”
作為一名神棍,孫瑞祥的主意切合信徒們的內心,說的非常有道理,曹川瞬間通過了他的建議。
規則模擬同樣在好久之前解決,欠缺的是一張圖紙,花費不到1天設計,花了3個月實施。
地下海洋,科學神教的聖地,木星教區的中樞神殿群,一座麵積蔚為壯觀的“人造太陽”矗立,實際上是個聚變能反應堆,甚至可以被稱之為熱核爆炸裝置,因為聚變造物過程遠比可控聚變暴烈而短暫,才可以產生出供多種聚變條件苛刻的元素聚變的臨界點,從而生產出種種的物質。
這座“人造太陽”具備著良好的觀賞性,每隔幾個月會發生一次造物(種蘑菇)的神跡,引來無數信徒乃至科學家們的膜拜,促使科學神教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