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的王師抵達了建康,百姓夾道歡迎,盼了許久的蕭大將軍,終於帶著滿身的勝利和榮耀歸來了,百姓熱情高漲。蕭大將軍也放下了架子,和百姓熱情的打著招呼,隻是看向城內諸多寺廟和僧侶的時候,眼神愈發的森然。
蕭衍也出宮迎接他的皇叔,這些日子他如坐針氈,佛門的苦苦煎迫,朝臣的苦苦哀求,以他的智慧,還應付不來這麼有難度的事情,有皇叔坐鎮,大家應該都能相安無事了吧,他就是這麼想的。
信陽坐在囚車內,看著兩邊熱鬧的人群,看著自己的眼神充滿了凶惡和好奇,他也就沒有心思再看下去,閉上了眼,仿佛外界的喧囂都與他無關。在入城之前,蕭思溫把他送上了囚車,他有這個覺悟,知道自己的作用就是梁軍將士功勞的見證和百姓娛樂的對象。
沒有對蕭思溫有任何不滿,坦然地走上了囚車,接受和自己部下一樣的待遇。隻是脊梁依然挺得筆直,即使戰敗,也不能丟了軍人的氣節。
他知道等待自己和部下的命運,不會好到哪兒去,胡人在南下的一百多年裏犯下了太多的罪過,幾乎每個漢人都跟胡人有著血海深仇,從他們看人的眼神都知道,此刻他們恨不能衝上來生啖其肉,飽飲其血,隻是幾千年的教化之力,讓他們保持著克製,做不出胡人那種野獸一般的舉動。
信陽不得不感慨,這是一片多麼有愛的土地,這是一個文明高度發展的國度,這是一個文化教養豐富的樂土,也是一片繁榮安樂的地方。可惜,善於創造的種族,卻不善於戰鬥,麵對野蠻人的入侵,隻能將創造的財富甚至土地拱手相讓,而自己隻能偏安一隅,求得短暫的安寧。
鄴城,朝廷收到己方江淮戰敗的消息,頓時一片嘩然,堂堂齊國數萬大軍,竟然敗在一向被他們看不起的漢人手中,並且領兵主將竟然被活捉,更是不能原諒。好些性子急的大臣紛紛上奏要求嚴懲那些敗軍之將,主將劉信陽更是應該抄家滅族。
蘭陵王站在一邊為信陽作苦苦的辯護,斛律光也站了出來,要求公正處理,言下之意就是了解過程了再做判斷,雖然沒有袒護信陽的意思,也給信陽爭取了一線生機。朝中大臣還沒有誰能做到無視斛律光的意見,於是皇帝傳召宮廷武士,將一幹帶著殘兵敗將逃回國內的將校帶上了大殿。
一幹犯人被押上了大殿,在大殿門口跪了下來,一路爬到前邊皇帝能看清的地方,一個個痛哭流涕的大呼罪該萬死的話。年輕的皇帝顯得有點手足無措,向斛律光遞過去了一個你來決定的眼神。
斛律光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朗聲道:“爾等敗軍之將,還不快將戰敗經過速速講來!”
跪著的諸將你一眼我一語的講述著失敗的經過,都是軍中硬漢,還沒有誰無恥到將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提起劉將軍的時候,大家都一副痛惜的表情。提到要不是劉信陽將軍的一係列禦敵之策,己方大軍早已全軍覆滅,特別是最後那一戰,要不是信陽將軍不顧安危,親自抵擋著敵人的大軍追擊,給自己麾下的數萬將士留得了撤退的時間,此刻兩淮之地早已落入了梁國手中。說到信陽落入敵手,一個個嚎啕大哭,連呼對不起將軍,將軍是為了救他們才身陷敵陣,兵敗被擒。堂內聽明真想的大臣暗暗慚愧。
如今,大致的經過已經揭曉,信陽雖有戰敗之責,卻無失地之罪,大家也沒有想到一向孱弱的梁軍,如今也能和齊國的勇士們激烈角逐而不落下風,看來梁國也在漸漸的長成了帝國的一個必須正視的對手,這讓帝國的形勢更加嚴峻。
在處置信陽的問題上,對著一位不顧自身安危,特別是在敵人的陰謀詭計使得己方戰力全失的環境下,還能讓大部分的士兵撤出戰場,保存實力,而自己卻引頸就戮的衛國英雄,誰都無法說出重責的話。加上蘭陵王竭力擔保信陽不會做出賣國投敵的事情,並且相信他早晚會歸來,重新為帝國效力,斛律光雖然沒說什麼,但是他的態度也表明了不宜重責,因此主將之責擱置不議,等到信陽能逃回來的那一天再說。一幹撤兵回來的將領相應的也就沒了戰敗之責,各自挨了五十軍杖,罰了半年俸祿匆匆了事。
蘭陵王回府之後,獨自把自己關在書房裏,為他的兄弟祈禱,也暗暗自責,當時正是自己力保信陽出兵,也是自己太過看輕梁國,因此並沒與給予信陽足夠的兵馬和保障。這種失敗的後果,朝廷和自己都要承擔很大的責任。
一想到生死兄弟如今獨自身在南國,生死未卜,他就焦急憂慮。狠狠的給自己胸膛來了幾拳,一口血夾著酒水噴了出來,這才讓他心裏好受了些。隨後他吩咐書房外麵守候的下人去叫管家來見自己。
管家進來之後,看到王爺嘴角殘留的血跡,大吃一驚。正要開口詢問,蘭陵王用眼神製止了他要詢問的話語。
他對管家吩咐道:“派遣五十名蘭陵衛,由夜狼帶領,潛入建康,想辦法打聽劉信陽的下落。如若他還活著,不惜一切代價,想盡辦法也要把他給我救回來。本王相信,我那兄弟福澤深厚,斷然不會栽在小小的建康,總有一天,本王會親自帶兵走一遭建康,將蕭思溫擒回來,替我兄弟洗刷這戰敗的恥辱!”
管家沒有多問,退了下去,照著老爺的吩咐去安排蘭陵衛南下的事宜。皇家感情淡薄,想要找到一份肝膽相照的情義並不容易,如今得到了,自然萬般珍惜。這些年王爺過得並不容易,雖然戰功顯赫,可是皇帝對老爺的提防從來都沒有放鬆過。
可憐老爺才二十多歲,臉上卻很少有笑容,隻有在和劉信陽將軍喝酒吃肉,談天說地的時候才會開懷的笑。為了能常看到老爺的笑聲,無論付出多大代價,也要將劉信陽將軍救回來。
在將老爺的吩咐傳達給夜狼之後,老管家悄悄的跟夜狼交待,到了南邊不妨多花些銀兩,找些武藝高強的江湖草莽人士,盡量在救出信陽將軍的同時,不能讓自身的損失過大,這些蘭陵衛將來可是對老爺有大用處的。
梁國為蕭思溫舉行的大勝典禮之後,國內形勢又緊張了起來,那些戰俘的命運沒有人去關心,蕭衍悄悄的將那些胡人挑出來去替他修建陵墓。佛門想要用那些漢人去修寺廟和佛塔,被蕭思溫狠狠的拒絕了,寧願將他們一直關在軍營裏,也不能答應佛門的要求,於是佛門對蕭思溫愈發的痛恨。
大臣們忙著和佛門爭奪百姓和土地,無暇來管這些人,對信陽的判決也始終沒有決定,加上蕭思溫的愛才之心,信陽被蕭思溫用偷梁換柱之計,帶回了太師府中,留下一個穿著信陽甲胄的替身被關在了大牢之中。
對於人家的以禮相待,信陽隻好回禮接受,人家一片好心,自己萬萬不敢辜負。更何況人家對自己有不殺之恩,雖然彼此曾經在戰場上拚的你死我活,但那都是站在自己的國度盡忠報國,彼此並沒有私仇,相反彼此還特別欣賞。
對於信陽這個執禮甚恭的年輕人,蕭思溫是越看越喜歡,在已經淪喪掉的北方土地上,有人能夠將漢人的禮儀傳下來,並不容易。因此,信陽就在太師府中住了下來,等待著北歸的機會。
蕭思溫有一掌上明珠,名曰含玉,年方十六,正值花季之年,體態婀娜,眼含春水,仿若九天仙女落凡塵。加上家世又好,無數風流名士趨之若鶩,豔名早已傳遍建康城。
如此聲名顯赫之下,小姑娘依然沒有被寵壞,琴棋書畫,妝容女紅樣樣不缺,更難得的是待人也極為和善,很少擺太師千金的架子。家裏的門檻早就被那些上門說媒的媒婆踏破不知凡幾。從小她就接受詩書禮儀的教育,養出了一身大家閨秀的氣質和儀態。
但是她的內心裏,卻對那些自詡風流的南國士人感到非常厭惡,北國的漢人江山早已傾覆,這些人不思秣馬厲兵收複河山,反倒醉生夢死得過且過。軟塌塌的隻會往女人堆裏鑽。她最崇拜的是前朝的檀道濟,那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可惜被齊國的昏君自毀長城,毀了好不容易覓到的收複河山的一絲希望。每次讀到史書上那些為了大漢民族放馬血戰的將士和無數為了民族殫精竭慮,血染河山的英雄,她的內心就感到顫栗,她早已決定,今生誓嫁一位大英雄。
信陽初見這位美名遠播的大小姐,也被她的美麗驚呆了,不過他眼中隻有那種單純的對美麗事物的欣賞,而無任何不敬的念頭。小憐在他心裏早已紮下了跟,裝滿了整個胸腔,裏麵早已容不下別的女子。平靜的對含玉拱手作揖,而後輕飄飄的回到了自己的書房,沒有做片刻的停留。
對於這位被爹爹抓回來的齊國大將軍,含玉也有所耳聞,聽府裏的丫鬟偷偷的議論這位公子是如何的帥氣,她隻一笑置之。她最看不起的就是靠臉皮吃飯的家夥,這樣的人也能成為大將軍,隻能說齊國也開始沒落了,那些胡子的末日看樣子也不遠了。在她的印象裏,那些胡子和野人一樣,滿臉的大胡子,能好看到哪兒去。
見到這個家夥,她才發現他和印象中的北方人不一樣,烏黑的頭發以及那黑色的眼珠,活脫脫的就是一個漢人。不過這家夥和別的人表現有些不一樣,自己的美貌竟然沒能將他吸引住,而且表現得極為灑脫。
對自己的美貌極為自信的大小姐生氣了,從來沒有人敢如此無視自己的美麗,雖然那些沉迷自己美貌口水流了一地的人讓自己感到惡心,但是如此不在乎本小姐容貌的人,還是第一次見,這不是羞辱我麼。這讓一向心比天高的她如何能接受。
不過轉過頭,她又平靜了下來,一個漢人卻幫著胡子打江山,這種背棄祖宗的敗類,自己又何必跟他一般見識。殊不知,信陽那身上和南朝人另類的氣度和表現早已在她的心裏泛起了漣漪,隻是她自己都還未曾發覺罷了。
信陽回到書房,閱讀起了春秋。來到這裏之後,雖然表現得極為淡然,可是這裏終究不是自己的家,蒙蕭思溫照顧,自己才能如此平靜的生活。可是他的內心並不平靜,大多數時間,他都在想著如何能回到北邊,那裏還有自己經營多年的勢力,以及最愛的小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