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三秋:晚秋,指農曆九月。
(2)二月:農曆二月,早春。
“釋意”
從四種自然現象中,讓人看到了風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樹葉掉落,能催放早春二月的鮮花,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賞析”
這是一首構思別致的寫風詩。
(五)做手工
1.飛轉的蒲公英
“材料”
準備幾張長方形的紙。
“方法”
父母與孩子一起將長方形的色紙對折再對折,並用回紋針別住一端,再分開4瓣,然後一起玩蒲公英飛轉遊戲,試著從高處往下丟,看看它轉不轉。
2.一碗湯圓
“方法”
父母和孩子一起揉一團黏土,搓成長條後,分成若幹小塊,用兩手手心團湯圓。
“提醒”
父母要提醒孩子:這是遊戲,黏土湯圓不可以吃,做完遊戲後要洗手。
(六)玩遊戲
1.猜聲音
“目的”
分辨聲音。
“方法”
在寶寶學會安靜之後,讓屋子安靜下來,大家閉上眼睛,家中的一個人說一句話,請寶寶猜猜是誰在說話。說話的人可以隨意模仿老人、小孩或別人的說話習慣,看看孩子能否猜出是誰在講話。
“提醒”
輪流的次序,以傳遞球或娃娃來決定,誰手中有此物,就可以表演,讓別人來猜。由於每個人都可以表演,每個人都參與分辨,所以遊戲會越來越有趣。有時甚至演變成敲響一物,讓大家猜猜是什麼聲音?或者學動物叫,猜猜是什麼動物?是誰在表演?使遊戲升級深化。
2.小流星
“目的”
孩子會感到前所未有的喜悅和興奮。
“材料”
準備一些小夾子和彩色的布條。
“方法”
(1)用夾子夾住布條,小流星就做成了。
(2)父母和孩子一起拿住夾子向前投擲,夾子會攜帶著布條像流星一樣向前飛去,還會有劈劈啪啪的落地聲。
3.扮小醜
“目的”
不僅可以調節家庭氣氛,而且可以在快樂的遊戲中,讓孩子熱愛生活、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方法”
在家中,家人可以經常與孩子做扮小醜的遊戲,如:將一橡皮扣在鼻子上,故意將(幹淨的)襪子穿在手上等,都會使孩子開心大笑。
“提醒”
幽默,是使孩子愉快和歡樂的最佳途徑。因為它不需說教、不需費苦心地灌輸你的教育方法。
4.抓紙條
“材料”
剪出1條長1米左右的彩色紙條。
“方法”
(1)父母跑動,讓紙條自然附在身上(不能用手抓),讓孩子在跑動中抓紙條。
(2)如果中途紙條掉下,或用手去碰紙條,就算犯規,遊戲就要重新開始。
“提醒”
(1)父母在跑動時,應掌握速度,並且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抓到紙條,引起孩子興趣。
(2)如果孩子抓到父母身上的紙條,則孩子贏。
5.過家家
“目的”
讓孩子在群體中互相幫助,享受快樂。
“材料”
搜集一些能做食具的小鍋小碗,甚至是小盒、瓶蓋之類。
“方法”
(1)父母啟發孩子模仿媽媽做飯、切菜、擺桌子等活動。
(2)還可以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大的當爸爸媽媽,小的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