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早期教育的黃金時期(1 / 3)

英國曾發表過以下研究:“如果您不能加強孩子3歲前的教育,就很難確保他未來的發展。寶寶的小腦袋,就像電腦一樣,需要很多不同的軟件,來充實他的功能。但是在加入許多軟件之前,必須要確定基本配備與軟件是否兼容,否則當寶寶還沒有做好準備時就一味地填鴨,將無法達到啟發的作用。”

智力,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沒有一定的智力,就難以掌握較多的知識。具體地講,就是:沒有注意力、觀察力,無法認識事物、掌握知識;沒有記憶力,知識無法鞏固、保持;沒有思維力,無法對事物有深刻的認識、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沒有想象力,無法創新。智力的形成很慢,到一定時期會停止發展,所以我們要及時地、充分地發掘孩子的智力。

0~3歲,是早期教育的黃金時期,因為正常的大腦發展在3歲以前最快。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的腦重範圍,之後發育速度變慢。

腦的發育與外界環境、教育密切相關。人在出生後2~3年內有良好的育兒刺激,對腦力的功能和結構,無論在生理和生活方麵,都有重要的影響。

(一)幼兒期,是大腦皮層細胞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

幼兒期,是人腦迅速生長且基本成熟的時期,它保證了幼兒心理智力活動迅速發展的可能性,是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時期。

人體,是由許多器官、係統組成的。每個器官、係統都有獨特的功能,它們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在神經係統的調節控製下體現自己的功能——神經係統,對機體的一切活動起著主導作用。

人腦,不僅是人的機體活動的主導者,而且是思維活動的器官。人的發育,是從出生到少年期先快後慢地進行的。反映腦發育進程之一的腦重,新生兒是390克,1周歲時900克左右,3周歲時約1000克,7歲時128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腦的重量(成人腦組織平均為1400克)。大腦皮層的機能是區域分工的,如:有運動中樞區、軀體感覺中樞區、視覺中樞區、聽覺中樞區等。從大腦各區成熟的程度看,到幼兒末期,大腦皮層各區都已接近成人水平。這些部位若受損傷,人就會喪失相應的心理機能;但是大腦皮層的分區機能又是相對的,即某一部分若損壞造成機能缺失,在一定條件下,別的部位會發展出這些本來不具有的機能去代償。年齡越小,腦的這種代償機能越大。

另外,幼兒心理發展與智力形成,也是從神經係統開始,特別是以大腦的發育為物質基礎。

傑出的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指出:教育的基礎,主要在5歲以前奠定。在這之後,教育還要繼續進行,人也進一步成長、開花、結果,但是您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歲以前就已定型。

(二)幼兒期,是孩子心理發展的敏感期

在正常的生活環境和教育條件下,幼兒期孩子心理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幼兒的認識活動,主要是“無意識性”的,幼兒認識活動發展的趨勢,是從無意識性向有意識性過渡。

1.幼兒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

幼兒對於新異的、鮮豔的、強烈的、活動的、多變的、具體形象的以及能夠引起他們興趣和需要的物件,才集中注意力,但又很容易受更加強烈的刺激物的影響而轉移。心理學實驗告訴我們:在較好的教育環境下,3歲幼兒的注意力可連續集中3~5分鍾;但是注意力的集中時間不會一成不變,常受個性、興趣、智力水平的影響,興趣濃厚、情感深沉、善於思考的幼兒,注意力易於集中且穩定。因此,家長必須十分重視幼兒注意力的培養和發展。

2.幼兒以無意識記憶為主,形象記憶占主要地位

無意識記憶、形象記憶,是幼兒記憶的主要形式。幼兒初期,凡是鮮明的、生動有趣的、能吸引幼兒注意的、能引起其情緒反應的物體,或者經過多次重複的事物,都能使幼兒自然而然不費力地牢記。

幼兒中期,詞語記憶不斷發展。他們對直觀、形象材料的識記容易;而在詞的材料中,生動形象化的描述又比抽象的概念容易識記,因此,是以形象記憶為主。

記憶,是世界上最有效的電腦,家長應重視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記憶能力,為其一生的成長奠定基礎。

3.幼兒無意識想象占優勢,而且其想象具有複製性和模仿性

幼兒初期想象的產生,往往是由外界刺激物所直接引起;而幼兒的想象,常沒有主題、沒有預定目的。如:一個3歲多的幼兒玩剪紙,七剪八剪,剪成了一個個圖樣,問他剪的是什麼?他先說:“不知道。”然後又看看自己剪的圖樣說:“這是小熊和飛機。”第2天,再請他剪一個和昨天一樣的小熊和飛機,他卻怎麼也剪不出來了。而聽故事時,一邊聽一邊想,感到極大的滿足,故事講完了,還要求再講,可以不厭其煩地重複聽,這表明:幼兒的想象往往沒有預定目的,隻是以想象過程滿足。

幼兒初期的想象,具有特殊的誇大性,常常容易跟現實混淆,這正是幼兒想象發展的特點,我們絕不能誤認為孩子在說謊,而應幫助孩子從混淆中分清想象與現實。幼兒的想象,還具有複製性和模仿性,表現在幼兒在遊戲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言行舉止都酷似他們最熟悉最貼近的人:演媽媽像他自己的媽媽,演老師像他自己的老師。這告誡我們成人:要特別注意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孩子都喜歡玩遊戲,尤其是可以運用想象力,以及可以自己操控的玩具,隻要與生活有相關,對他而言都很有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如果注意聽寶寶跟玩具說話,你會發現:他正模仿著你平時說話的語氣。如果常讚美他,你聽到的可能是“你好乖,媽媽很高興”;如果不是,你可能就要多給寶寶一些讚美囉!寶寶除了會模仿說話的方式,也喜歡扮演爸爸或媽媽,穿著父母的衣服、高跟鞋,然後“叩、叩、叩”地到處亂走。為了防止衣服損壞,媽媽可以找一些舊的衣服、鞋子或便宜的首飾,讓寶寶滿足他的模仿秀。總之,在幼兒期認識活動的無意識性占優勢,有意識性也正在形成。因此,我們要有目的地把教育內容設計得生動、形象、新穎、奇特、方法多樣,以此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孩子的直接興趣和學習的要求,然後在此基礎上,逐漸提出明確的目的、要求、任務,以發展其有意識性的注意、記憶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