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床上,手中捧著這本書,我知道,這應該是我們淩家的家傳之寶,父親當年也應該是知道這本書的內容吧,可是,這本書隻有上冊卻是沒有下冊,我不禁有些詫異,但是,爺爺總不會害我吧,唉...
翻開這本書,我不覺就被這本書的內容所吸引,這本書雖隻有上冊,卻將這天地之間的風水解釋的淋漓盡致。
何謂“風水”,從古至今給風水下定義者不計其數,但曆史上行給風水最早下定義的為晉代的郭璞,在其名著《葬書》中有雲:“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可見風水之術也即相地之術,核心即是人們對居住或者埋葬環境進行的選擇和處理,以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風水學又有陽宅和陰宅之分。
怪不得爺爺除了會盜墓,還會做這個啊,我接著往下看,然後,我不得不震驚了。
因為...這裏有血嬰的解釋,我不由得看得毛骨悚然。血嬰是將不足月的女嬰剝掉皮放入盛有蠱王的罐中,將其密封好,九九歸一之後,也就是要81年之後在將其用拔屍術把血嬰封存在墓穴的東南西北四角之下,不過,這種蠱術極其霸道,隻要有一步出錯,精神便會被血嬰的怨靈吞噬,而肉身會被蠱王生生撕裂,吃掉,最後,血嬰也會爆體而亡。煉這種蠱毒,除了要求女嬰是在陰時出生,還要求在將女嬰的皮剝下之後,嬰兒不能立即死去,在苗疆,這種蠱所用的蠱王一般都是蛇蠱。這種蠱術需要幾代人共同製作,並且製作完之後,製蠱者也會被蠱毒反噬,流盡精血,幹竭致死。所以,這種蠱術在意失傳,在古代,使用這種蠱術的一般是位高權重的人,不想死後被盜墓賊盜了陪葬之物。而這血嬰墓也分一世,二世,三世,四世,隻不過,這書中沒有明確的寫出來這些血嬰墓的一世,二世,三世,四世到底有何不同,所以,看完了這本書我也不懂方子叔嘴裏所說的一世為蠱,二世為屍,三世為鬼,四世為精時什麼意思。
書中還提到,血嬰墓不是字麵上的那種,埋葬的是嬰兒,而是,陵墓的守護者就是這些血嬰,這種蠱之所以叫做血嬰,是因為這些嬰兒在陵墓中是沉睡的,而他們的棲息地就為陵墓,一旦踏出陵墓,或是出了施蠱者的設置範圍便會爆體而亡,不過,一般陵墓是密封的,血嬰不足以打開陵墓的大門,所以,一般,施蠱者隻是給血嬰設定了範圍,並且使其在未感覺到有盜墓賊或是動物的來襲時為沉睡狀態。但是,一旦有人類或動物進來,便會立刻複蘇,吸盡其精血,而且...這種嬰兒安排的位置乃是上古陣法——重輪,意思是隻要進入這個陵墓,如果盜墓賊不死,便會被血嬰找到並吸幹精血,因為,這種陣法是使你無論逃到哪裏都會被找到,重輪,是一種類似鬼打牆的存在,不過,鬼打牆是失去方向感而在原地繞圈子,而重輪就是將血嬰和一些機關組成。舉個例子吧,假如說,你被四隻血嬰從四個不同的方向追殺,便會慌不擇路。隨意選擇一個方向逃跑,事實上,你選擇的是沒有血嬰的方向,但是,那條路卻是“死路”,因為一些小型的機關不住的變換地上擺放物品的位置,按照它所設定的路線逃跑。最後讓你誤以為逃出來了,但是事實上,你隻是回到在原來的位置,相當於一個沒有出路的迷宮。這也是陣法懂得厲害之處,不過,這破陣之術就是殺掉一隻血嬰,但是,殺掉一隻血嬰談何容易,這血嬰速度之快且善於隱藏,用一般的槍根本打不死,《天地破陣》上麵也沒有寫的很詳盡,並沒有說這種血嬰的天敵是何物。